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贸易保护 傲慢冷战思维与实用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09-11-26 11:17:25  


不肯“俯就”的心态,恰恰说明美国人头脑中某种固有的傲慢惯性
  中评社北京11月26日讯/《东方早报》今天刊登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的文章“贸易保护的傲慢冷战思维与实用主义”,作者表示,“当奥巴马访华时将美中关系别开生面地定位成‘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时,人们总是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前半句,而忽略了后半句的隐含意味。成为公平的竞争对手当然也没什么不好;但在世界一只脚迈进复苏通道、另一只脚还停留在衰退泥潭中的微妙时刻,是否有必要这么急着将合作抛诸脑后呢?”文章内容如下:        

  美国商务部11月24日做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布将对相关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堪称迄今为止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数额最大的一起案件。联想到此前美方接连出台的轮胎特保案和金属丝网、铜版纸关税案,颇给人以一波还未过去,一波又已来袭的印象。

  仅仅几天前,奥巴马政府还在信誓旦旦地向中国保证,美国是坚持自由贸易的,反对贸易保护的。无疑,这种言行不一致的反差客观上将恶化中国民众对于奥巴马政府的观感。

  当然,站在美国人的立场来看,这也本属正常。美国国内既有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的权力之争,又有联邦和地方层面的不同利益考量;即便是在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也保持了相对独立性。此外,美国人对外交往时还喜欢将“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这句话挂在嘴边。可以说,至少在中国知识阶层,能够理解美国这种行事原则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问题症结正在于此:我们常常愿意去尽最大努力理解美国文化和美式思维,而美国人却无意放下身段去认真理解东方文化和中国人的想法。这种不肯“俯就”的心态,恰恰说明了美国人头脑中某种固有的傲慢惯性。

  尽管近年来美国国内一些人开始正视中国崛起这一事实,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提出了“G2”构想,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更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这类前卫概念,而奥巴马此次访华时似乎也非常乐意将中美关系抬得很高,甚至令日本、印度等都不由得心生嫉妒。但这种表面上的赞美丝毫不能掩盖多数美国人内心深处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的杞人之忧——就在奥巴马访华期间,CNN的一份民调显示,7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个经济威胁,只有28%的受访者持积极态度。

  另一方面,这种美式“人格分裂”其实也是某种冷战思维的延续。美国权威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主席理查德.哈斯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旨在总结美国在与前苏联对抗中最终“取胜”的法宝。其结论是,在直接反击对手的“推回”(Roll back)策略和围堵对手影响力扩张的“遏制 ”(Containment)策略两者中,归根到底起作用还是靠后者。因此,哈斯最后总结道,对于伊朗、朝鲜这种国家,美国今后仍应继续诉诸“遏制”这一屡试不爽的办法。不过,明眼人一望便知,恐怕遏制中国才是其真正用意所在吧。

  遏制绝不仅仅意味着贸易封锁禁运。在美国人看来,也许只要时不时地将手中的绳索(如反倾销、反补贴、要求人民币升值等政治、经济手段)勒一勒,就足以让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列车速度降下来。美方之所以无视WTO规则及全球自由贸易化趋势,屡屡在贸易问题上明目张胆地勒索中国,无非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中国入世前为节约谈判成本,对美国做出过一定让步;二是美国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个理由的效力行将终结,而第二方面因素的影响则将长期存在。

  当然,更为直接的,还有奥巴马政府基于中短期国内目标的实用主义考虑。

  其一,从近期宏观数据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先后顺序。全球经济的不同步复苏,一方面消解了各国此前在金融风暴中抱团取暖、一些国家转而关注自身短期目标和收益;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各国经济复苏有快有慢,而出口又被普遍视为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在追求复苏的急躁情绪和增加就业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国家很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俘获。

  其二,从美国国内选举政治周期来看,2010年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而2012年奥巴马还要争取总统连任。当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带来的现实压力,使得奥巴马及其民主党不得不试图重新笼络作为其传统支持势力的工会及其成员。

  或许,当奥巴马访华时将美中关系别开生面地定位成“既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时,人们总是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前半句,而忽略了后半句的隐含意味。成为公平的竞争对手当然也没什么不好;但在世界一只脚迈进复苏通道、另一只脚还停留在衰退泥潭中的微妙时刻,是否有必要这么急着将合作抛诸脑后呢?(作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