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制派 需重新夺回话语权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12 11:31:51 |
政改方案通过后,游戏规则变了,玩法也随之改变,未来不论立法会或区议会选举,都会更加政治化,其中谁人掌握到政治的话语权,在选举时更将无往而不利。近日反对派先后借国民教育、刘晓波事件,甚至借《苹果日报》不断抹黑建制派,显示他们正通过一个接一个的议题设定(agendasetting),抢夺政治话语权。 近年不少研究指出,话语权对于选举政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法国哲学家福柯上世纪70年代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话语的秩序》,甚至指出:“话语就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以权力。”福柯认为话语不仅仅是思维符号,是交际工具,而且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并能直接体现为“权力”。这个特性体现在政治之上,就是通过导向舆论影响社情民意走向,争取市民支持,从而取得政治上的权力。 毋庸讳言,反对派不论是利用民主、自由、官商勾结等概念去争取民意支持,或是藉一些社会议题如工运、保育去引导舆论,都是优而为之,当然反对派喉舌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较而言,建制派在一些社会关心的议题也偶有佳作,如近期王国兴处理八达通出售私隐、工联会要求取消生果金离境限制等都引起了社会关注,但往往是昙花一现,更多时候被反对派所设立的议题牵着鼻子走。 建制派在话语权上的弱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建制派强于地区工作,不论是大小政治人物多习惯在地区上聚沙成塔的埋头苦干,不重视议题设立以及掌握舆论风向。二是建制派肩负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责任,以协助施政为主,在不少议题上往往不敢走得太前。三是建制派能够鼓动风潮,精准把握社会脉络的人才不足,在舆论平台上也处处受制,自然有志难伸。 建制派要应付接踵而至的选战,首先不能被所谓“六四定律”窒碍了思维,总认为自身处于弱势,在一些较敏感的社会议题上不敢发言,自绑手脚,平白将话语权及舆论空间拱手让予反对派,这对于选举政治是兵家大忌。事实上,建制派爱国爱港的定位大有市场,在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至推动本港与国家的战略发展紧密架接起来等范畴,建制派都有很大的发挥机会,也是反对派的软肋,关键是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重新夺回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