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那些北大清华的旁听生 | |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13:31:10 |
“先去看看”,几乎是所有到北京高校旁听者敷衍家人的话。 今年2月,52岁的范国梁来到北大当旁听生。 在浙江老家,他有3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菜摊也需要照看。因为家里穷范国梁只读了3年小学,辍学后与家人卖菜为生。 得知自己是宋代理学思想教育家范浚第28代孙后,范国梁迷上研究先祖范浚的古籍。放弃老家卖菜生意,范国梁带着一些积蓄和行李来京。临行时,他对妻子说“先去看看”,但他心里想好了两三年内不会回去。 跟年轻的旁听生不同,69岁的李文超说,他来北京高等学府旁听的目的,“只想学习知识,没有功利性,毫无旁念。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 这位贵州的老人,2000年退休后,2001年以总成绩286分获得全国大龄考生第一名,被贵州师范大学破格录取。本科毕业后,他又连续5年旁听该校研究生课程。这次赴京,是到北大和清华旁听博士生课程。 留 生活窘迫 “半工半读” “那时最痛苦的事就是没钱,精神压力太大。”他说。 嘴上说着“先去看看”,进了北大、清华的课堂,这些旁听生都舍不得走。 但吃住等现实问题,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 常俊曙的1000元钱,到北京后很快就花完了。 租了房子、买了电脑和各类生活用品,范国梁已花了8000多元。经济开始紧张的他,不好意思跟老家的妻子要钱,暂时接受朋友的支援。 找个工作,边打工边读书,是大部分旁听生的选择。 常俊曙找过很多单位,还被中介公司骗过钱。一次在北大校园里,他问起一名保安员是否招人,于是成了北大的保安。 北大红三楼一楼的楼梯间被一道半米宽的木门隔出来,里面不足4平方米,放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这就是常俊曙的住处。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让常俊曙对现状很知足。 施经军初来旁听的日子,租住在北大吉永庄附近的一处平房,房租每月220元,只有5平方米,漆黑、阴冷,只能放下一张小床和一张桌子。那是房东家的储藏室,还用来养过狗。 如今,施经军在北京找了一份企业内刊的工作,单位也给安排了住处,生活相对稳定。“单位的领导看过我写的文章,觉得我有才华,同意我和那些本科生一起被录用。”他说。 2000多元的月薪,他把其中一多半寄给妻子,留下1000元用于生活。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