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蔡昉:“未富先老”时代即将到来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1:09:06 |
时代周报:相应的,是否发展战略上也有调整的空间和机会? 蔡昉:具体战略政策上亟待调整,而且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产业布局上就大有文章可做。虽然中国当前已经明显出现了普通劳动者短缺和工资上涨的趋势,而且,劳动者工资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小。但是,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上,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仍然是有差异的。完全可以效法以往东亚各经济体之间所出现的那种雁阵模式,在中国的各个省份之间展开产业转移。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东部地区逐渐丧失的时候,通过逐次向中西部转移,在相当长时期内可以得以延续。 为此,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十分重要。政策选择要吸取历史教训,政府应该推动这些地区的体制改革,而非单纯加大投资和给予补贴,避免中西部地区过度依赖资本的投入而非是自身的比较优势。一定要避免日本“失去的十年”和欧洲“梅佐乔诺现象”在中国西部出现。目前,投资过度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偏离比较优势的倾向,值得警惕。比如2000年-2007年期间,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资本劳动比年平均增长率为4.2%,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9.2%和8.1%,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已经超过东部地区。 政策调整刻不容缓 时代周报:除了调整发展战略以外,在当前中国的资源禀赋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还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需要调整? 蔡昉:当前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仍然存在着制度性障碍,需要尽快解决。转移到城市就业并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并没有获得城市户口,没有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剩余劳动力转移乃至劳动力供给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通过改革进一步清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特别是将那些目前缺乏迁移意愿和能力的40岁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非农产业中就业,仍然有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可以挖掘,使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继续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作出贡献。 另外,科技创新领域需要继续加大投入,但是政策要警惕脱离经济需要的技术赶超。中国政府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介入十分广泛,投入规模和比重都很大,这本来是中国科技赶超的优势所在。但是,政府却并不必然了解技术的适用性,很容易产生政府主导的、超越发展阶段的科技全面赶超,导致后发优势的过早丧失。实际上,人们经常说的中国技术应用率偏低的现状,恰恰就是这种科技政策与实际应用领域之间的矛盾。 总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在“十二五”期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要转向生产率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政策选择上一要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型,二也要与当前阶段的资源禀赋特征相适应,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04月08日08:04时代周报 记者李靖云)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