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佛教入世,公益当先

http://www.CRNTT.com   2011-05-17 10:49:21  


 
  □ 有所为有所不为:“商业佛教”的纠偏和自持能力

  慈济400万会员只有七八百人领工资,证严法师坚持一生不受信徒供养

  慈济倡导自力更生,号称拥有400万会员的组织,其领取薪水的职工不过七八百人,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志工。因此,其运营费用才占总慈善基金的2%,运营效率远高于一般慈善机构。

  又因证严法师坚持一生不受信徒供养,故而她对信众损献的钱财,处理得清清白白,让人找不到操守上的缺憾。举凡涉及大宗经费的使用,她都交由董事会来共同决定,如此更加提升慈济功德会的公信力

  佛光山由于世俗化过度和介入政治,主动宣布“封山”5年

  在台湾,越来越多的人对佛教的过分世俗化产生不满,而涌动着一股厌弃世俗化,向传统修证道路复归的潜流。而佛光山由于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烟火气过重而保守争议。同时在1996年由于佛光山卷入了台湾选举,使其遭受了严重的非议。

  1996年夏天,一直以来与世俗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佛光山突然宣布“封山”,对此,星云法师曾解释封山是“先缩小自己,以后再扩大自己”,以潜沉下来充实内部,直到2001年才重开山门。从这一系列迹象中,不难看出台湾佛教界的自持和修正能力。

  □ 切勿舍本逐末:台湾佛教商业化的启示

  商业是手段弘法劝善才是目的,台湾佛教是大众化而非世俗化

  台湾佛教界所倡导的人间佛教大众化就是将佛教教义普及化,让更多人知道人间佛教,实践人间佛教,并从人间佛教的修习中去行善去爱人。为达此目的,商业化之路必不可少,但商业化本身并不是目的,台湾佛教界并不排斥商业化,并且充分利用了商业化来达到他们弘法劝善的终极目的。

  实际上,“商业化”“流行”、“普及”不等于“世俗化”。简言之,人间佛教大众化不是将其世俗化,而是佛教圣道、品德以及精神的普及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