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胡同拆了,北京人的根还在

http://www.CRNTT.com   2012-05-23 14:20:12  


京味作家刘一达
  中评社北京5月22日讯/依然记得刘一达“人虫儿”系列报道当年的轰动,没想到他已58岁了。

  从北京小吃,到老玩意儿,到老建筑,刘一达一直在为这个城市奔忙,在他呼吁下得以保护的传统项目,不计其数。

  北京城总在发展,当年刘一达在文章中写道,也许有一天,胡同将成为民俗风情区,四合院将变成博物馆。那时,大家都说太悲观了,怎么可能呢?没想到,却是一语成谶。

  “胡同拆了,北京人的根还在。”在北京晨报社、精典博维公司、凤凰网读书频道主办,北京旅游杂志协办的新一期“41°文化论坛”上,京味作家刘一达如是说。

小时候的北京很幽静

  我从小生长在劈柴胡同,每个人对故乡都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在国外采访时,遇到老北京人,他们听说你是在北京长大的,那份亲切让人感动。艾青先生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说出了我的心声。

  小时候的北京很幽静,胡同里只有土路,早晨起来,家家户户打油饼、豆浆,到处飘着香味。晚上大胡同里才有路灯,都是15瓦的泡子,非常昏暗,小女孩出门上厕所都要叫个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都没什么夜生活,一到晚上11点,整个城市都休息了。

  小时候,我们胡同周围有七八家影院,一到暑假,走街串巷卖票,才五分钱一张。冬天怕院里水管冻坏,要回水,各家轮流吹水管,事先都会通知邻居,接水备用。那时家家户户有水缸,有一年说水缸会生绿苔,就都在缸里养鱼。

  逢年过节才有肉吃,叫“跑油”,因为这边一炖,味道满胡同串。别看吃不上好的,老北京人却讲究两不吃,一是长得难看不吃,二是没鳞的鱼不吃。带鱼流行时,老人还说“他连带鱼都吃”,意思是招人看不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