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莫言:我永远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http://www.CRNTT.com   2012-10-12 09:03:15  


 
  读书报:在阅读您的作品时,常常感觉到一种激情,从故事到语言,有一种一泻千里的畅快。按差不多两年一部新作的节奏,有人提到您的创作速度是偏快的,您认为呢?写作速度对作品质量有影响吗?

  莫言:《蛙》是很技术的写作,写得很冷静,很慢;写《生死疲劳》的时候感受到激情和灵感,是感性的写作,可遇而不可求。我也希望能有像《生死疲劳》的放松和灵感,一年哪怕来一次也行。

  我写得越来越慢,《生死疲劳》是2006年出版的,《蛙》是2009年底出版的,到现在3年了,这期间只写了四五个短篇。我不勉强自己。有时候也没必要跟自己较劲,不一定非要写什么,当你感觉哪一部作品一瞬间让你非常激动,只能去写它。创作道路很难设计,有些作家为十年或几年写作排了计划,但是大多数作家跟我一样,计划往往难以落实,往往不由自主,被现实打乱。下一部写家庭伦理小说,或战争小说,也可能是官场小说。

  读书报:在写不出来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焦虑之感?

  莫言:我只能按自己的想法来,不要非几年内出一部长篇,作家写得再多,能留下的也就那么几部。十部中上水平的作品,还不如写一部好作品。我把写十部作品的精力集中起来写一部,写起来可能不由自主,还是希望下一部小说能够有所变化,和前一部有所区别。不能脱胎换骨,至少能改头换面。否则写作的意义不大。

  现在作品太多太多。这次参加柔石短篇小说评奖,我读了很多作品,单独读一篇,感觉语言机智,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故事很好,几十篇读了一遍,很难说哪一篇小说好,没有让我太兴奋的作品,也没有太失望的作品,像是一个作家写的。这很可怕。刘慈欣的小说,有新意、有亮点,有别人没有的东西,看了以后能让人记住,现在缺的就是有原创意义、有鲜明个性的小说。我们老说纯文学,其实哪有纯文学、通俗文学之分。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地位也在不断变化,当年的纯文学,现在可能无人问津;当年的通俗文学可能成为阳春白雪。就像当年写唐诗的人认为宋词通俗,写宋词的人认为小说通俗。现在通俗小说反而是纯粹的,比如写盗墓就是盗墓,纯文学反而是不纯粹的。好的文学应该包罗万象,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包罗很多思想、包容了很多艺术的风格,它的伟大就在于不纯粹,兼容并蓄,但是又把各种因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读书报:写了这么多年,写作的技巧越来越纯熟,创作中还存在什么困惑吗?

  莫言:困惑太多了,越写越困惑。当年写《红高粱》时没有困惑,感觉到手握真理,脚踏祥云,天马行空。现在越写越老实,老觉得当初的写法不对。自己作品的数量不断增加,重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是当代生活对作家创作生命力的一种挑战,如果不能跟当代生活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就只能去写历史。不是不可以写,但是即使写几千年的历史,当代的生活气息也要贯注其间。当代生活气息应成为历史题材的灵魂。对当下把握越准确,写历史题材越有当下性。我越来越认识到,生活确实非常重要。我这样的作家要想获得新生,写出超越自己的作品,只能自己救自己,铺下身子,沉入到生活的底下。

  这么说可能会有人嘲笑。跟最底层的老百姓建立不分彼此的亲密关系,难度很大,但是必须这么做。我一直努力这么做。但是一回去就“被隔绝”。同年代的人,认为我混好了;晚辈们认为我高高在上,无论辈份还是年纪都难以接近。

  最重要的是自我调控。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了不起的人物衣锦还乡——虽然这样可以获得虚荣的满足。我永远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不要忘了吃几碗干饭。

  读书报:听说在您的老家高密,建立了莫言文学馆,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莫言:高密的宣传部长退休后希望成立莫言研究会,我说研究我没有意义,他说跟你没关系,没侵犯你的利益。我就没法拒绝了。正好高密一中有一处80年代的旧楼,空着,他们跟一中商量了一下,希望办成文学社团的场所,建成莫言文学馆。因为有很多文学爱好者参与其间,我也没法反对。如果非闹着不让办,也有点矫情,什么事情一旦过分就不真实了。他们一腔热情在那里办,也没有占县里资源,没要财政拨款,只好顺其自然。但我心里很清楚,文学馆里的人不完全是我,实事求是那部分是我,夸大的那部分,溢美的那部分不是我。办起来后我大力支持,把过去的书做了几次大的精减,几千册图书刊物和各种证书、报刊资料,全部给他们了,里面所收集的东西很多。

  读书报:您回老家也常去莫言文学馆吗?利用率怎样?

  莫言:他们每周对中学文学社团的孩子们开放,看刊物讨论文学作品,举办阅读演讲会,不定期对社会开放。我去看过,感觉很荒诞,完全像是外人。文学馆里的莫言,是他们塑造的另外一个莫言。

  这种事全国一阵风,很多省都有当地作家的文学馆。网上有批评意见,认为给健在作家办文学馆是讽刺和挖苦,我也很无奈。当地政府搞文化建设,有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没有历史名人就找当代名人,难免有吹捧,要往好里说。里面介绍你“少有天份”,说你天才你就真把自己当天才,这就成傻瓜了。很多文学馆现在存在着,但很可能被后人拆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