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历史探究:谁该为国军守不住南京城道歉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09:24:37  


 
但从政治角度考虑,南京作为首都,确有坚守的必要

  出于政治如外交、民心等层面的考虑,蒋介石最终决定坚守南京

  经过一番犹豫挣扎之后,蒋介石最终还是决心固守南京。他认为“南京孤城不能不守”,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要“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有所交代。毕竟“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总理陵墓所在,为国际观瞻所系,同时对国内人心的影响也很大,守南京方足以表现我们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南京轻易失守的话有碍体面。二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守南京可以牵制敌人兵力,而使其他部队得有喘息和整补的机会”。三是出于外交上的考虑。当时蒋介石寄希望于国际干预解决中日战端,同时也对苏联出兵抗日有所期待。

  因此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南京已无坚守的可能与必要,但蒋介石还是希望能够在南京坚守一段时间,以便为政治之外交转圜赢得时间。考虑再三,蒋决定坚守,“期以3个月乃至1年”。

  可惜的是,列强纷纷持观战立场,外交转圜未能发挥作用

  在决定固守南京之初,蒋介石先是寄希望于布鲁塞尔会议,希望能够利用《九国公约》来制裁日本,认为如果能赢得此结果,则南京可保无虞。然而美国不承认“支那事变”是战争,坚持“不介入”政策,英国也没有对日本采取敌对的立场,最终“九国公约会议已消极无结果”。

  11月中旬后,蒋介石又希望利用托德曼调停做为缓兵之计,迟滞日军在战场上的攻势,争取时间整顿后方以利再战。然而陶德曼的调停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最终,蒋不得不寄望于靠苏联援华和“出兵攻倭”战胜日本。11月下旬到12月5日,蒋介石多次致电斯大林和伏洛希洛夫请求苏俄派兵。蒋介石在11月30日致龙云函中还以“最近期间俄必出兵助我,国际形势亦将大变,此乃确有把握也”为由,希望龙云“力促永衡(汉)率部兼程赴(南)京增援。”12月5日,斯大林回电拒绝,蒋介石深感苏联不可能出兵,而“德国调停似亦无望”,“国际形势渐陷于不利状态”,因而最终“决定离京赴赣”,“收拾残部,重整旗鼓,再造时代之计划”。

  这一系列对外求助的过程中,蒋介石都要求“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可见,在当时的蒋介石心中,守住南京已经成为赢得国际干预的唯一希望。即便他已经下令准许唐生智撤退之后,仍在第二天要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正因为蒋介石奉行这种以国际关系为主导的原则,导致他一再要求国军坚守南京,并因此把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全部调到南京,以致南京最终集聚了10多万人。同时,蒋介石又要他们死守,并声称现在云南部队已经在开拔途中,只要他们死守下去,不久他就会亲自率领强大的军队来解他们的围,歼灭入侵的敌人,光复国土云云。就这样,在蒋介石一遍遍对“坚守”的强调中,日军分三路完成了对南京的合围,并从广德、宣城、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