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北京地铁,向谁看齐?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2:17:22  


 
  该如何涨价?涨价之后怎么办?

  既然涨价几成定局,那么,作为老百姓,我们该呼吁怎样的一种涨价方式?首先是信息公开,充分讨论。公众有权知道地铁投资、运营的收入开支数据,以此为基础,才能对涨价方案、涨价幅度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政府和地铁运营方进行充分的利益博弈。更重要的是,政府财政应该更加透明:补贴规模是多少?补贴资金从何而来,是否为此增加了税收项目或隐性收费?涨价之后增加的票价收入如何运用,是否真正用来改善交通拥堵?

  其次,在分段计价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定价。尽管是公共服务,但无论从公平还是效率来说,地铁都应该实行分段计价。有限度的涨价不一定能有效分流,但针对特定群体的差别化定价,却可以发挥实实在在的“价格杠杆”作用。针对特定人群的优惠票需要确定时间段,比如老人票可在非高峰时间段优惠甚至免费,其他时段无优惠,就能有效引导老人分流;对通勤人员,可以设定从某一区域到另一区域的特定线路优惠票,但其他线路则无优惠等。总之,无论涨价与否,都不能是一刀切的票价。

  最后,是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体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进。地铁作为准公共品虽有规模经济特点,但也无需政府垄断投资运营,甚至应该尽量退出,让市场力量来主导投资和运营。事实上,北京地铁已经在做出尝试,四号线引入港资,与港铁公司采取了PPP模式,即公私合作的特许经营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奥运支线段也采用了BT模式(建设-移交)。广州、深圳学习近邻香港,除了票价收入的保障,还附带地下商业开发、地上项目开发,增加地铁投资吸引力。缓解交通压力,只能靠吸引高效率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多的交通线路,而不是靠补贴维持现状。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交通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当然是城市规划的改进,对北京来说,就是城市的多中心化。但在当下的行政体制和效率之下,这似乎是一种奢望。

[在场]

北京地铁,涨价进行时

  记者 刘丽琦 发自北京

  12月23日下午5点20分,正是北京的下班高峰期。地铁10号线与1号线的换乘车站—国贸地铁站里挤满了换乘的上班族。不算狭窄的过道里,行人摩肩接踵,相互簇拥,向前挪动着。

  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这样的镜头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都机械地重复着。每个人面色凝重,挤进车站挤进车厢,奔向目的地。他们常常充满抱怨,抱怨太挤,抱怨地铁里的空气太差,也抱怨所有发生在地铁里的不文明的行为,甚至抱怨那些卖艺讨钱的人。但坐地铁,除了不堵车,“2元跑遍全程”也让他们的内心找到平衡。

  现在,这种平衡即将被打破。12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涨价方案正在调研中,这意味着北京地铁“2元时代”即将结束。

  谁在坐地铁?

  “我肯定不支持地铁涨价。”家住北京市天通苑小区的张牧(化名)态度坚决。

  天通苑小区是北京人口比较密集的经济适用房社区,地面交通拥堵曾是该地区最为人诟病的地方。2003年,地铁13号线全线贯通,有效地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2007年,地铁5号线一开通,即成为北京最拥挤的地铁线路之一。

  张牧是吉林人,2003年来到北京。2004年在亲戚的帮助下在天通苑购置了一套经济适用房,算是在北京扎下了根。地铁,是张牧上班首选的交通工具:“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受不了堵车。”虽然早已经是有车一族,但如今家里的车只有在一家人一起出去的时候才会开。他现在和朋友开了一家文化公司,做一个画廊。

  客观地讲,张牧的经济条件还不错。但他并不赞成票价上调。“地铁涨价就能缓解北京地铁人多的状况吗?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都把人挤成‘相片’了,不为上班谁花两块钱受这个罪啊?”张牧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