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城镇化为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http://www.CRNTT.com   2014-03-24 09:12:47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这完全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目前,中国城市群普遍存在重形态建设、轻实质发展的问题,多数城市群其实只是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的“一群城市”。今后,应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群质量,切实把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在全球化网络中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节点区域,努力发挥城市群在推进中国健康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文章表示,在世界城市化的早期阶段,城市在一定区域的成群集中分布是一个客观过程、也是一个普遍趋势。

  城市的集中成群分布产生了一系列好处,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带来无效竞争,区域资源压力和环境负荷增加,大城市病泛滥等等。如何趋利避害,成为城镇化战略和空间规划的重要目标取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提升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整体竞争能力为指向的效率优先、非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战略,城市群就成为非均衡发展、实现效率优先的主要空间载体。

  目前,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两大城市群集中了全美近40%的人口。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3大都市圈集聚人口、经济规模占全日本总量都达到了60%以上。英国一半人口集中分布在不足1/5国土面积的大伦敦都市圈。在城市群的发展中,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培育创新与门户功能、占据影响力制高点为主旨,城市群区域往往以共同打造优越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产业能力集聚和民生质量提升为主题。美国2050年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十余个大都市连绵区打造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点区域。

  是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客观要求

  文章分析,中国适宜城镇化的国土空间极为有限,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是符合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特征的。

  中国三大气候区和3大阶梯地形,构成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格局,使土地和水资源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主体形态选择的主导因素。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评价,中国人均土地面积7200平方米,是欧洲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4。在土地总量中,中国平原面积仅占12%,美国和欧洲则分别为40%和59%。此外,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综合分析,中国东中部季风平原区,中西部河谷河套、盆地和山前冲洪积平原等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适合城市发展的区域。目前,中国形成的主要城市群也都分布在这些区域中。

  这些区域同时也是适宜农副产品种植的区域,从全国整体看,若考虑粮食安全的土地需求,真正可用于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国土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因此,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只能在适宜城市化区域范围内的有限空间里集中展开。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的人口和城镇沿河谷海岸的带状集中以及围绕交通节点枢纽的组团式集聚,客观上为未来中国继续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奠定了基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