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一带一路前途无量必须力推

http://www.CRNTT.com   2014-12-24 09:13:44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已受到多方积极响应。环球时报发表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文章表示,过去一年多来,带领课题组在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中东欧、欧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也对国内沿海、沿边主要口岸城市和产业基地做了考察,结果发现“一带一路”虽然前途无量,但也存在超乎想象的障碍。

  文章分析,比如:情感障碍。历史文化是遗产,也是包袱。课题组沿张骞、玄奘、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人走过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路走来,发现沿途史籍对丝路历史的记载失真颇多。在丝路沿途国家,蒙古铁骑“比辖而屠”的传说妇孺皆知,而对中国在葱岭以西的文化贡献,记载却寥寥无几;赞美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的书籍没有一本,但质疑的倒不少。我们不可想当然地认为“一带一路”“己所欲”,便可简单地“施于人”,要下大力气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宣传“一带一路”的和平本质。

  沟通障碍。“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丝绸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错。沿带沿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华夏儒道罕有存迹。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不问文化差异和宗教禁忌,中国文化传播也不是几百亿基金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

  道路障碍。陆上丝路有北、中、南三条主路,途径地带多雪山峻岭、戈壁沙漠。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效率低、不作为甚至存在贪腐行为,这些都严重阻碍丝绸之路复兴。“海上丝路”重在港口设施,但基础设施远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而商业银行一般又难以承担风险,因此较难的路段可能会成为长久“瓶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顶层外交、高层对话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定逐一解决。

  制度障碍。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易获益难。

  人为障碍。“三股势力”、境外恐怖分子对油气管线和交通干线等的破坏威胁不容小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

  国内障碍。目前国内有不少于30个城市宣布自己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各省都希望争政策、抓资源、占先机,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而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国“一带一路”协调机构尚未明朗。国家援外机制和贸易投资机制之协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公平竞争都有待进一步依法治理;国际化人才之培训也未跟进;海外投资保障保险机制、境外争端解决能力、海外护商力量暂时显然不能为“一带一路”漫长而脆弱的线路保驾护航。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将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列出以上这些“障碍”,并非是对“一带一路”失去信心,相反, “一带一路”再难也要推进。提前把问题弄清,把工作做细,才能有的放矢、排除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