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三五”金融如何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5-11-08 08:18:29  


 
  第五,绿色发展指引产业升级。

  “十三五”中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环境约束,如新能源汽车作为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位列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的名录,或将带动制造业升级以及服务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后三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工业且一直保持比重上升态势,截至2015年三季度,服务业占比上升到49.5%。

  未来若要实现绿色发展,通过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促进其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是方向之一。而金融方面,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股票指数、绿色保险等,将带入更多民间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也有助于推动“十三五”产业转型。

  文章指出,机遇与挑战同在。未来五年中国还不可避免的面对如下挑战:

  第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挑战。

  近几年以来,中美两国有关南海争端、网络安全等话题一直热度不减,而亚投行申请事件、TPP孤立中国等又将两国在金贸领域激烈角逐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两方如今谈判往往以指责对方开始,如美方常常抱怨中国政府对于企业在能源、土地等方面实施不公平的补贴,以及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中方则不满于美方的管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准入实施限制等问题。

  今年4月中国外长王毅曾在高层发展论坛演讲中提到,现有的国家秩序中的缺陷,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不太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中国的外交理念是合作互利为出发点,并希望以此改进国际关系的准则。而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也表态,中国不认为现有的国金融机构实现的是最佳行为准则,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不会照搬,会更多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诉求。

  此次“十三五”建议,中国提出提高我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考虑到中美摩擦背后的实质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传统冲突”,预计“十三五”中美双方在经济、政治、外交领域的摩擦将不断加剧,中美BIT谈判或将进展缓慢。而应对中美关系的重塑与调整,中国需要加强双边与多边合作,特别是与欧洲的合作以应对,考虑到中欧关系交好,欧洲难民潮加剧了欧美间隙,“十三五”是中欧合作应对美国超级大国挑战的关键时期。

  第二,国企改革与稳增长目标能否兼得?

  改革的加速推进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红利。近期一系列文件也释放了“十三五”改革利好,例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价格改革方面,“十三五”中期,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财税改革方面,以税改为突破口;金融改革方面,全速前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国企改革方面,尽管顶层设计与相关配套文件下发,但不少关键问题如何演化尚待观察:例如,大举提倡国企高管限薪,保留行政级别如何真正做到激励相容、政企分开?国有股强势如何激起民间资本热情以实现混合所有制?特别是产能过剩困扰中国经济,亦凸显政策难题。

  具体来看,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资的冲动,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愈演愈烈,而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对中期经济增长有一定制约,也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反之,如果压缩产能,采取不破不立,关停并转势的方式,也会短期内影响经济与就业。毫无疑问,国有企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国企改革与稳定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如何兼得尚待考验。

  第三,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协调监管的困难。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回想今年年中发生的股灾,虽然造成了20万亿财富蒸发,但很难想象,如果此轮股灾发生在资本项目开放之时,后果将何等的惨痛。如何在“十三五”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的阶段,做好金融协调监管显然关乎金融稳定。

  毫无疑问,本次股灾暴露出“一行三会”协调监管十分薄弱。现有中国“一行三会”体制下,央行专注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银监会与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领域的监管,导致金融市场的机械分割,不能适应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新情况,难以形成高效、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灰色地带更容易形成监管真空。

  建议以“十三五”加快部门改革步伐,成立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人民银行、财政部、三个监管当局等领导组成的“金融稳定委员会”,整合监管资源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宏观审慎混业监管,才有助于达到监管的规模经济,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