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李逸舟论十九大对台内涵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00:09:30  


 
  3、习近平对台思想及其实践的几个特点。一是继邓小平确立和平统一方针后,在三十多年实践基础上总其成、开新局,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对台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怎样实现和平统一、实现什么样的和平统一问题。至此,一中原则基础上两岸合情合理的统一道路全线打通,和平统一理论建构合龙。二是知行合一、剑及履及,实践统一进程。通过“习马会”进一步破解了和平发展过程中怎样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怎样对双方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症结性问题。三是从治国理政的全局视野,运用系统、辩证、创新、底线等科学思维,从亲身实践中获得的对台湾问题的透彻瞭解、对两岸关系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对台湾划定明确底线的同时,作出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决断,确保新时代建设发展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恢弘胸襟,充分体察台湾人民特殊历史遭遇与复杂心结,在统一思路上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仁政”、“王道”思想,回应了台湾长期存在的希望大陆“以大事小以仁”的期待,极大地提升了统一事业的感召力与塑造力。五是在确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强调战略耐心与战略定力,着眼过程论与渐进性。这显示“融合发展”更多是相对于“急统”、“胁迫”而言,是属于道路层次的上位概念,实践中是久久为功、春风化雨,不是大呼隆,不是搞运动,也不是事必称融合。

  分水岭上两分明:端视台湾执政当局如何抉择

  十九大后,两岸关系站上和平发展新时代的门槛,进一步即海阔天空,可谓万事俱备,独缺一环,即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性质上作出正确选择。

  从总体格局与趋向看,大陆不希望僵持却也不怕僵持。局面只要不演变到“法理台独”或宣布“台独”,大陆大可集中精力全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无须根本改变现行对台政策方略。但僵局定然包含着负面螺旋激荡上升的危险,而去年以来两岸在有关领域出现的进退消长,表明僵持对抗对台湾百无一益,对大陆则无碍大局。长期对抗,损害的更多是台湾的经济发展与百姓的利益,以及台湾在区域发展的边缘化。

  目前对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走向的看法不尽相同,大致归结为三种。一是“本质论”。即民进党本质上就是“台独党”,不搞“台独”就不是民进党,不可能根本改变“台独”立场;现阶段受形势所压不敢推动激进“台独”或“法理台独”,但“柔性台独”与“去中国化”绵密进行,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二是“形势比人强”。民进党固为“台独党”,但趋势已表明“台独”行不通,两岸对比使“台独”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势必不得不逐渐调整立场,但受基本教义派牵制,转型将很慢。三是认为蔡英文已经作出调整,她所说将以“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为依循,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与“共同认知”,表明已经趋同于国民党立场,只是不能说出“那四个字”。这种看法极为乐观,但怎么看都不能与目前教育、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行为相协调。

  是耶?非耶?没人能够替台湾当局做出回答。但毫无疑问的是,“台独”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走不通的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格局下,台湾方面如何取舍,更多影响的是台湾经济与台湾人民福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难以长期违逆,相信台湾人民最终会以合理的方式作出选择,两岸关系也终将以合理的方式回归正轨。我们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正是:

  长风几万里,吹聚玉门关。

  一旦出隘口,杨柳遍楼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