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两岸舆情对峙趋烈 需有底线

http://www.CRNTT.com   2018-01-22 00:04:18  


 
  不过,正如同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不久前与中评青年对话中说的那样,钉在墙壁里的钉子,即便把钉子拔出,但墙上的钉孔都还在;一句话中伤的话出去收不回来,就算后来弥补,仍会有伤痕和阴影。比如,在两岸媒体有关台剧《我的男孩》恢复播出的新闻报道的网民留言区,仍有一些大陆网民坚信“台独”举报为真,还是有不少台湾网民仍在指责大陆“过分”。这说明尽管有关方面及时做了澄清和修正,但一方面仍有不少人不相信、不理解,另一方面与事件发生之初的轰动效应相比,反转效应往往没那么大,而就在这一来一回之间,偏见与误解就逐渐固化起来。

  网络时代虽然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信息壁垒、缩短了时空距离,谣言与民粹的泛滥却成了大问题,而查证、复核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就造成了真相往往跑不过传言。这在两岸议题上更加凸显。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当前的社交媒体上都出现了一条涉台“议题生产链”,把一些貌似官方的表态或官媒的报道,掺杂着似是而非的观点,再塞入各种各样不负责任或未经证实的传言,最后以耸动性、刺激性标题包装起来。网络民粹就这样滚雪球般地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扩大,最后甚至能够影响主流舆论,让官方不得不出面回应。

  对此,就有大陆涉台学者指出,反“台独”舆论战要规范作业流程,保证“精确打击”,避免被刻意操作引发民粹对立。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精准遏独”,既要对明显“台独”言行保持零容忍的态势,也要防止打击面过大造成误伤的情况,还需警惕别有用心的人挑起矛盾、煽动对立。从今年年初的三起涉台网络舆情事件的结果中,至少可以看出大陆方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公允处理,勿枉勿纵。

  由于网络舆论生态的特征,两岸网络民粹对立的问题虽一时间难以消除,今后还可能随着两岸关系的恶化而加剧,但维护网络清朗的环境是政府、媒体、企业、网民共同的责任。两岸的有识之士、社交媒体管理者、新媒体大V、网络意见领袖不妨可以先做出表率,不仅要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态度看待涉台突发舆情,也应该坐下来好好交流,如何才能为涉台网络言论划出一条清晰明确的底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