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的双重目标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00:12:49  


 
  历史地看,“一国两制”的产生其来有自,并非当代中国人首创。中国历朝历代多有“一国两制”甚至“一国多制”的实例,政权制度上的丰富多元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罕见的。古代中国所实行的管治权体系高度灵活,并按地理和文化维度由近及远逐步增强灵活性。华夏民族自夏商代即有“五服”之制⑤,诸部在贡赋服役、文教武卫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均依内外远近而有区别对待;絶不像近代西方主权观念和制度,非此即彼,非敌即友。西周王朝在边陲地区即建立诸侯国,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⑥。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与诸侯封国并行,封国拥有极高自治权。唐代的羁縻府州也几乎享有完全独立治权。及至明代的羁縻卫所和土司,和清代的藩部及土司,依然高度自治,但中央政府对其管辖权干预逐步有所增强。“改土归流”自明末开始,至清代雍正朝才基本完成西南边疆地区政权建设,但“土司”的自治管辖权并没有被完全剥夺。一些边疆地区往往经历数百年的演变才逐步纳入完整的中央管治权之下。

  这种宽松的管治权政策来自中国历代奉行的宽仁民族政策和藩属政策。华夏民族自春秋时期起就不主张以武力征伐不肯归服的少数民族。孔子明确反对以武力灭亡别人国家,提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并主张“兴灭国,继絶世”⑧。孔子的仁德主张成为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和藩属政策的思想基石。秦汉时期李斯、主父偃均反对秦始皇、汉武帝攻占和统治匈奴。东汉顺帝时期的尚书令虞诩在李斯、主父偃思想基础上提出“不臣异俗,羁縻而绥抚”⑨政策,基本为历代所遵循。

  在经济上,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和藩属均奉行“厚往而薄来”⑩政策。汉朝起开始实行“朝贡册封”,皇帝赏赐的馈赠往往多于藩属的贡品。此一朝贡制度逐步发展为藩属国与中央王朝优惠性贸易往来制度。唐太宗李世民称“胡越一家”、对华夷“爱之如一”,并总结说“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畜”⑪。与近代西方国家对弱小落后民族的殖民掠夺相比,甚至与当代西方强权对待发展中国家的吝啬与自私相比,中国历代王朝显得更加慷慨和仁慈。

  两岸如果以“一国两制”解决问题,当然不可能是古代边疆民族制度的复制,台湾同胞更不是边疆异族,外部环境也迥然有异。但古今“一国两制”所包含的宽和仁厚、民胞物与的精神则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在解决台湾问题时,“一国两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听取两岸各界意见建议,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显然,“一国两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是一个需要两岸共同探讨、共同构建的过程,也必然会达至一个符合台湾同胞利益的结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