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汪毅夫:漳州学者研究闽台文化的成绩

http://www.CRNTT.com   2021-05-24 00:02:02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5月24日电(作者 汪毅夫)主持人,学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漳州古城与闽台文化”论坛。

  说起近百年来漳州学者研究闽台文化的成绩,首先当推林语堂1926年在厦门大学发表的《〈平闽十八洞〉所载古迹》、演讲的《闽粤方言之来源》(据《厦大周报》记载,有台湾人专程来校听讲)。由此肇其端,叶国庆在许地山指导下,于1931年完成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平闽十八洞〉研究》,另有《闽南方言与十五音》发表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85期(林语堂演讲稿《闽粤方言之来源》发表于同期)。叶国庆从此以闽台文化为其毕生研究方向之一(他的另一研究方向是先秦史研究),有《再论杨文广平闽》《外洋传入闽中的物产》等论文多种,幷曾创办《嘘风》月刊,致力于推动闽台文化研究。许地山的另一学生薛澄清也是漳州人,许地山为其译著《天地会》撰序,谓:“天地会在福建、台湾用本名”,“天地会底精神,可说比其他较为积极,所以功绩也较伟大”。天地会在闽、台两地曾有较大的影响力,是闽台文化研究的选题。薛澄清有《十五音与漳泉读书音》《十八世纪中闽南的一个小学家吕世宜》《对于闽歌甲集贡献几点小意见》《闽南地方志经眼录》等发表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民俗》等学术名刊。              

  许地山编辑的《窥园留草》、撰写的《窥园先生诗传》、创作的闽南儿童故事等,也是闽台文化研究的重要成绩。            

  同林语堂及其《〈平闽十八洞〉所载古迹》、《闽粤方言之来源》一样,黄仲琴及其《仙都之畜奴》(1928)和《汰溪古文》(1935),对后起的研究和研究者也有开拓和首创的意义,数十年后华安仙都家奴制、仙潭石刻古文字成了学界热议的话题。黄仲琴还有《泉州谈荟》《闽南之回教》《漳州与长崎之交通》等文至今仍然受到学界关注。

  漳州学者翁国梁研究闽台文化的成绩相当可观,有《福建几种特异民族》《漳州特产水仙花的传说》《漳州荔枝考》《福建番薯考》《闽南两种唐代的石刻》《历代福建画家》《闽南粤北谜语之相似问题》《 福建月令歌谣》《 福建猺民误称“客家”考》《闽北方言述》《漳州史迹》《永安史迹》等论文和论著。       

  林语堂、黄仲琴、许地山、叶国庆、薛澄清、翁国梁等人开创的漳州学者研究闽台文化的学术风气百年不衰,近年尤盛。从刘子民《寻根揽胜漳州府》(1990)开始,热衷于闽台文化研究的漳州学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丰富和提升了闽台文化研究的成绩和水平。本次论坛将是一个展示、检阅和证明。谢谢大家!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