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印太新战略下东盟的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21-09-22 00:03:59  


 
  从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看,东南亚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往往并不祇是取决于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其如何影响大国战略竞争。众所周知,“东南亚”作为一个国际区域概念出现于二战结束前后。为了击败日本法西斯,盟军决定于1943年设立东南亚司令部。不过,最初“东南亚”的范围祇包括缅甸、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的加剧,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加强对东南亚区域的研究,东南亚的地理范围才进一步明确,其战略地位才进一步巩固。因而,从这个意义上,东南亚的地缘政治地位是由大国战略竞争决定的。不少国际关系文献在讨论东南亚国家应对大国战略竞争时,其经典模型是对冲。从理论上看,这一模型以及立足于这一模型变种的相关概括,都是以小国与大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为前提,而且还需要假设小国往往可以在两个或者以上大国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

  不过,这并非是东南亚国家外交故事的全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经济体,特别是“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以及东盟区域合作的进展,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贸易上的重要性也在上升,因而本身也日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行为体。在日渐兴起的“印太”战略视野下,东南亚的地位不仅受到大国战略竞争的影响,也取决于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发展,特别是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推进。鉴于大国战略竞争的范围远远超出区域层面,东南亚国家的选择需要立足于本国和区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外交上的对冲或者平衡战略。

  一、一波还是多波“印太”潮流?

  第一波使用“印太”术语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地缘政治学者豪斯浩弗。豪斯浩弗之所以重视这个概念,一是因为19世纪末以来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主题是配合和完善德皇的“世界政策”,欲摆脱地理上被周边大国围困的格局,因而需要开拓和藉助于海洋战略;二是豪斯浩弗早年被派驻日本大使馆,对日本痴迷美国马汉的海权论颇感疑惑,但同时也对太平洋力量态势的变化颇感振奋。日本早年将自己看作是亚洲大陆边缘的英国,通过几次英日同盟攫取了大量的利益,甚至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岛礁。为了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相抗衡,德国和日本纷纷走上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试图藉助于英美等国使用过的海洋战略,从英美等国手中获得更多的殖民地,组建有利于其经济增长的经济区,从而打败这两个国家。历史已经证明这一战略并不成功。在德日失败以后,“印太”这个概念的合法性也不复存在。

  第二波使用“印太”概念的主要是澳大利亚。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严重冲击了澳大利亚和英国之间的传统贸易联系。澳大利亚被迫改变其对外贸易和经济的方向,转向亚洲,特别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等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澳大利亚传统上经过印度洋与欧洲开展的贸易额大幅度下降,通过太平洋与东亚开展的贸易额迅速上升。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战略学者看来,澳大利亚既有通过印度洋开展的贸易,也有通过太平洋进行的贸易,因而应该是一个“印太”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推动下,“亚洲-太平洋”的概念变得更加流行,最终诞生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经贸意义上,澳大利亚更像是一个东亚区域内的国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