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破除香港公屋“怪圈”?陈勇语中评

http://www.CRNTT.com   2022-01-07 00:05:12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港区人大代表陈勇(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记者 梁帆)住房是香港“老大难”的问题,其中公屋议题尤为受关注。中评大数据中心发现,尽管港人高度关注公屋的供应问题,但认为现行公屋政策只会加剧公屋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造成公屋越多反而“穷人”、“懒人”越多的社会形态与心态的怪圈,不利于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港区人大代表陈勇就此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以前香港受英国管治的时候,其实穷人比现在更多。但那时大家对港英政府没有什么期望,亦不敢有期望,只能自己解决生计问题。回归之后,是中国人当家做主,各界翘首以待,港人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自然就高了许多。

  陈勇称,英国人在管治时只注重短期效益,“拔苗助长”式加鞭香港政治民主的进度,故意把他们玩坏的民主制度嫁接到香港,使起内讧。其次,英国人在“离开”前,把各种福利大幅拔高。虽然追求幸福感,改善市民生活是正确的,但英国这种自己不做了,就拔高福利留下后患的“揽炒”心态,造成回归之后的政府负担沉重。港英政府之所以要颁布房屋规划,是因为当时“反英抗暴”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政府想通过这些福利政策纾缓民怨,换取市民对管治的认可。

  “以前香港的青年人充满干劲,只要拼命去努力,大多都有机会跨越阶层,不断向上流。”陈勇说,随着全球化持续深化,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香港,都出现了产业向外转移的现象,中国就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但造成的问题是让当地原有的机会大幅减少,使得产业空心化、单一化。现在香港很多青年人,尤其是理工科的,基本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剩下金融、服务相关领域的岗位。香港的支柱产业通道越来越窄,努力向上流空间越来越小,大部分人都去挤一条赛道,就很难高增值,竞争也加大。

  陈勇认为,当前社会阶层固化,不容易向上流,却很容易“向下流”。如果市民能够买得起私楼,资产方面就有往上流的增值空间。但大部分市民买不起私楼,租楼价格高,有资产限制亦进不了公屋,因此处于中间位置的这一批人,面对的前途显得十分暗淡。以往许多港人还笑称跳一跳够得着,结果现在不管怎么拼怎么跳,甚至搬个梯子也够不着,自然就选择“躺平”了。许多大学生在读期间没有收入,反而符合公屋申请资格,就早早开始排队,选择宁愿待在下游。甚至出现了不少青年为了符合申请公屋条件,而故意减薪或做自雇人士的“怪相”,进一步造成整个社会形成了“能有作为却故意不为”的消极氛围,不利于香港未来再出发、再腾飞。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