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美国人的中国观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8:34:35  


 
  1971年,尼克松说,中国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巨大的经济力量

  王立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时候,俄语还是热门专业,他是“被硬派去学英文的”。1954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外交部新闻司(当时叫情报司),任龚澎司长的秘书,当时的新闻司,除了每日有专人收听美国之音、BBC的新闻节目,就是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准备材料。

  美联社日内瓦1954年4月28日电:“日内瓦会议上的美国代表团不理睬中国共产党人。国务卿杜勒斯显然正在做出榜样来。虽然他在会议桌旁距离周恩来只有4个座位远,但他没有与周恩来握手或说话……一位美国代表说,杜勒斯在第一次会议上甚至连向周恩来那边看也不看。”

  1960年,曾报名“参干”的王立被派往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一待就是7年,却也躲过了“文革”的开始。1967年回国时,“搞外事已经没多少人了”,根据总理周恩来的指示,王立幸运地留在正义路(当时叫反帝路)15号,继续搞业务,和他一同留下来的只有一百来人,其余上千人去了正义路30号搞运动,龚澎后来在运动中被打成里通外国的“三反分子”,1970年病逝。

  1969年,王立调到美大司,这一年的2月1日,尼克松上台后10天即指示基辛格:“我认为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3月,中苏关系因珍宝岛事件更加恶化。年底,周恩来指示美大司,要留意美国伸出的触角。“看美国报纸,已经有一些观点出来,比如哈佛的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就呼吁不要孤立中国。”王立说。

  那时总参和外交部在香港设有图书采购点,王立借外交部图书馆之便,看到一些相关著作,他对基辛格的地缘政治分析印象颇深。“当时的中美苏大三角间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相蓝欣说,“但在美国人的眼里,中国只是大棋局中的棋子,最多算是一副‘中国牌’,打给苏联看的,对美国国内政治格局影响不大。”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前的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称当今世界有美、苏、西欧、中国和日本5大力量中心,“8亿中国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巨大的经济力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其他方面所能取得的成就”。于是会谈中,周恩来一再提及尼克松讲话,基辛格竟对此一无所知,颇显被动。会后,倒是基辛格向中方借阅尼克松讲话,王立当时被分在政治组,立即向新华社索要英文稿,新华社参编室以特急件送到钓鱼台时,上面写了“仅此一份,请用毕归还”。后来美方以为“归还”要求是外交部所提,还在回忆录中提起,事实上,由于“文革”内耗,当时外交部真的连一台复印机都没有。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王立陪同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访美、英、加、瑞(典)4国,那是他第一次去美国。“人家敞开给我们看,好多大型实验室都去了,但回来时有些东西不敢讲,当时还是军代表管着科学院啊,写报告时就讲一条优点,再想方设法讲一条缺点,可挑来挑去也没找到什么毛病,正好在加拿大看到一个收集蛾子的实验室,赶紧凑一条:不联系生产实际……”王立回忆说,“结果不久,我们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闹虫害,还得求助那个实验室。”

  那次出访让王立印象颇深的还有一件事,中国人所到之处,大型企业都相当欢迎,但有一次没参观成,因为当地的工会不干,工会、工人居然不欢迎共产党国家的客人?代表团很吃惊,感触有二:这里的工人挺保守!美国的工会势力挺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