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新思路 | |
http://www.CRNTT.com 2009-07-14 10:22:51 |
出路在投资 文章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须依靠中国对外投资和贷款的扩大。真正铁杆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且有把握做成的只是总部在境内的中资跨境经营企业。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存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境外出口商也愿意以人民币来结算。地区总部在境内的外资跨境经营企业,属于以中国为经营中心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性质类同总部在境内的中资跨境经营企业。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企业,本来用的就是第三国货币,只要人民币汇率稳定或对其有利,改用人民币无损其经济利益。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对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会高于一般贸易,进料时以人民币支付,加工三四个月后,出口再收回人民币。所以,按接受意愿强弱,境外进出口商的先后排序为:总部在境内的中资跨境经营企业、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境外出口商、地区总部在境内的外资跨境经营企业、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企业。 就贸易论贸易做不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资本流动才是大推手。出口导向的国家势必积累巨额金融财富。日本、德国长期处于净出口大国,相应地成为资本输出大国。1965年日本成为净出口国家,20年之后的1985年日本成为最大债权国,对外金融净资产1298亿美元,1988年就增长一倍多至2917亿美元,大大高于列第二位的联邦德国(2062亿美元),再20年之后的2005年则高达18492亿美元。1985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152亿美元,1987年为38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位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中国自1994年起连续成为净出口国,2003年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04年对外金融净资产为2928亿美元,2008年对外金融净资产达到1519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的资本输出主要采取外汇储备形式,2009年3月底,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37亿美元。2004-2008年,ODI占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比例由5.67%小幅升至6%,发展太慢。政府对于有控制权的对外直接投资(ODI)鼓励了很多年,但鲜有实质性的政策驱动。近年,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始有零散的政策出台。即便如此,也收到了迅即的成效。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521亿美元,增长96.7%,数量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的56.4%,显示出加快的迹象。贸易流动我们驾轻就熟,资本流动我们畏之如虎。现在到了以资本流动促进贸易流动的时候了。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对外信贷,还是解决国内过剩设备(过剩产能的源头)的好渠道。 慎提人民币国际化 文章称,一国货币具有了国际间计价结算和储备投资的功能,就可以称为“国际货币”了,功能越高,程度越深,“国际货币”的色彩愈强,这一动态过程就是“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由计价结算功能开始,并选择了对人民币比较接受、中国的控制力较强、中资企业及居民较多的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作为首发地区。这一进程设计是合理的。过早地提国际化,威胁到现有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益,势必形成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舆论和政策环境。 成为国际货币也要承担很多义务。比如,中国长期人为压低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将来境外持有的人民币多了,人民币利率再人为压低,国际上就会有异议。中国不同于美国,对国际负面评论又比较敏感和在意。但人民币利率提高,又和多年来奉行的以个人财富补贴国有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一致。还有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表,现在也难以确定。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所需的诸多条件也不是雷打不动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都成了国际货币,只是份额有大有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后发发达国家的货币都成为了国际货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并不遥远。关键是中国的战略怎么定。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