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私企工资走向收入分配改革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28 10:18:57 |
有一种无聊叫统计平均工资。在“被增长”的时代,谈及统计平均工资,注定是要被耻笑的。这是多年来,国家统计局庄严发布年度统计数据后,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个经典桥段———统计局长甚至都为此脸红过。 不过昨天一条相关新闻后的跟帖中,我们却意外地没有发现太多类似于“张家有财1000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的网络民谣。这或许是因为经多年传唱,却仍无起色,面对依旧晦涩的现实,网民再无激情向相关官员,普及这句老掉牙的民谣里蕴含的常识了。 当然,另一个可能也许是善良的网民重新燃起了希望,天真地以为在这条简短新闻之后,民谣中的统计尴尬走向终结了。因为新闻说,国家统计局决定从今年起将私企纳入工资统计范围。(10月27日中新社)若用一句歌词来形容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的心情,应该就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盼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平均工资此前饱受诟病倒不是因为公众不在乎它,而是这个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数据,却总是一幅水淋淋的陌生面孔。让人望而生疑:自己的工资水平怎么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统计数据与公众感受背道而驰的主要原因,就是此前统计制度,从未将就业人群占多数的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计其中。 被统计的国有企业,在国民收入结构中显然处于中高位置,工资上涨具有刚性。处身垄断性领域的,工资水平更高。这就严重高估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比如这次公布的去年私营企业平均工资为17071元,只相当于此前公布的平均工资的58.4%。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官员考核语境下,私企工资严重“拖后腿”,或许正是其一直难以被纳入统计范畴的原因吧。 “盼了好久”之后,统计部门终于表态要统计私企工资,是否真就可以“把梦实现”了呢?估计,也不能盲目乐观。首先,这个政策构想能否落地,还得存疑。如统计局负责人所言,“私企员工平均工资较低”,如果官员政绩考核模式不随之完善,如何能遏制地方官员,为这些“不体面数字”涂脂抹粉的权力冲动? 再者,统计平均工资的政策本义,是全面真实反映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提高社会福利,增进民生福祉和公共利益,提供一个权威而客观的政策坐标。从这一点上讲,“拖后腿”的私企工资,在正常的收入差距扩大过程之外,呈现出了一个不正常、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刻意混淆工资和收入的差别,根据基本的生活经验,就能推断出在被统计的国企或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中,平均工资之外,各类花样繁多的补贴、福利,甚至是权力寻租攫取来的非法的隐性、灰色收入,还不知凡几。而私企员工、个体户、农民工等群体则几无额外收入。 这样的财富分配格局是不健康的。在权利不平等而权力张狂的情况下,一个理想的以市场为基础、收入来源多元、个体具有向上流动性为基本特征的收入分配秩序并未成型。在收入分配改革呼声渐涨之时,政府的责任自然不止于统计私企工资,更应致力于构建一种能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的基础性制度架构。 当然,这一基础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到经济、行政、司法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真心倾听了民意诉求,政府就能清楚感受到,从统计私企工资走向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