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英九免兼文化总会总会长的政治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0-01-15 08:01:51  


 
  实际上,“中华民国文化总会”的前身--“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是一个反共组织。其背景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华民国政府”在国际上及联合国内代表中国的正当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且,蒋介石当局也正面临着必须号召“反攻大陆”,但却又不能“反攻”的尴尬境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反攻”无望等疑问逐渐上升,以及“动员戡乱”长久维持所产生的弊病,严重威胁“中华民国政府”的正当性。恰在此时,毛泽东在中国大陆发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更是掀起“破四旧”运动,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蒋介石当即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以塑造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权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继承者和维护者的形象,并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分庭抗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由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联名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当局以每年十一月十二日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次年(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推举蒋介石任会长,运动随即在台湾和海外华人地区推行。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拟定运动推行纲要,以“提高伦理道德,建设社会秩序”为重心,以推行“国民生活须知”与“国民礼仪范例”为首要工作,其他具体工作包括整理出版古籍、译介西方名著、奖励文化创新、提倡战斗文艺、推广梅花运动与现代国民生活运动等。会下设基金、国民生活辅导、教育改革促进、文艺研究促进与学术研究出版促进等五个委员会。一九八七年台湾“解严”后,“本土化”成为台湾社会与“政府”文化政策的重点,“文复会”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工作推动困难。一九九零年“立法院”全面删除“文复会”预算,十二月鉴于社会变迁迅速,“文复会”遂改组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简称文化总会)”,且于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举行成立大会,会中推举李登辉为会长,并登记为社团法人民间团体。二零零零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接任会长;二零零二年更将该会招牌,正式以“文化总会”取代之,并以“文化台湾‧世纪维新”作为该会的“新愿景”。

  台湾文化人指出,当时蒋介石以“文化复兴运动”塑造“政府”正当性的方式,是建构台湾为中华文化唯一宝库,为保卫传统文化而需继续与中共奋斗,并以蒋介石作为道统传人,将全民团结于领袖之下。也就是说,“道统—国父—蒋公”、“三民主义=文化复兴=反攻大陆”成为文复运动的主要内涵。“总统”兼“文复会”会长,意味着“国家最高领袖”同时肩负文化复兴的重责大任。对蒋介石而言,这种身份是继承国父与道统而来,别人所无法取代。能领导“文复会”的,是道统传人,是“总统”,是蒋介石,而这三者在当时构成了“领袖”一辞的实质内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