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台湾生技产业 瓶颈与愿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3-03 11:04:16  


生物科技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中评社台北3月3日讯/“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今天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台湾生技产业的瓶颈与愿景”。作者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亚太新兴经济体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台湾以代工制造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已面临瓶颈,另觅以创新为导向的新产业出路,势在必行。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生技产业,世界各国均视为明日之星,竞相投入发展。即时掌握此一产业先机,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台湾而言,已迫在眉睫。”文章内容如下:

  由于人口老化的趋势,对健康的维护逐渐由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医学及个人化医疗,全球健康产业五年后预计将有四至五兆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生技制药(包括药物、医疗器材及保健食品)即占了一半,而亚洲占全球制药业的三○%。以台湾的实力要掌握世界市场的五%,并不困难,如此可望创造新台币四.五兆元的产值,获利率极为可观。因此,应寻找适合台湾发展的模式,以突破目前占世界市场不及一%的困境。

  政府最近推动的六大新兴产业中有三项与生技相关(即医疗、生技及精致农业)。当前生技产业面临研发方向分歧、产业规模不足、支持创新发明的基础研发环境未完整建立、跨领域横向整合阙如、智慧财产保护及产业化之经验不足、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稳定充裕的资金困乏、产学脱轨及人才外流等瓶颈。欲克服前述问题,前瞻政策规划与缜密施行方案,不可或缺。其中关键在由研发至育成及新创公司过程的顺利转轨前行。在此考量下,“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应运而生,而学研单位为配合此方案推动,也拟定“生技医药‘国家’型研究计划”,藉以迅速整合资源、汇集知识与技术,在尖端生技领域上取得领先。

  “生技医药‘国家’型研究计划”并非沿续或合并旧有的计划方案;主要着重于研发与专利技转,为产业只提供专业谘询。计划经费预算虽有限,然其对于人才的养成与生技制药的发展,助益极大。未来与“‘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等硬体基础研发与育成环境接轨后,可望使生技产业充分获取学术研究成果之奥援。

  “‘国家’生技研究园区”的设置以研发为主,将突破当前生技产业的瓶颈,建立产学合作与资源共享的美好愿景。园区紧临“中央研究院”,并邻近多所大学及医学中心,可整合研究资源并产生群聚效应,类似美国三个成功的生技园区(即波士顿、旧金山及圣第牙哥)之发展模式。

  在软硬体完备的基础上,台湾欲在全球生技产业竞争里异军突起,“新药”与“高阶医疗器材”将是两大重要的切入点。尽管新药研发的环节复杂,门槛也高,但只要有一重要新药能上市,周边产业供应链就能水涨船高,整体生技产业生态将得以扭转。

  一般而言,一个新药的开发,从研发至产品上市需投资新台币三十亿至三百亿元。总投资额的六○%以上是花在市场的开拓及量产设备上,而产品之产值约为总投资额的四倍左右。以台湾目前的资金结构、人才、研发能力及投资效益来考量,最适合从基础研发走到第二期人体试验(总共约新台币三至六亿,权利金收入约总产值之二○%),之后即授权给有经验的大药厂进行第三期人体试验(约新台币二十至三十亿,权利金收入约总产值之三○%)及往后之发展。累积足够的经验和资金之后,再扩展至后期之临床试验及大规模的量产。

  因此,目前急需建构的是将重要的研究成果,继续发展,证实其在动物试验及初期人体试验是有效且安全的。这就如接力赛中的第二棒,也就是价值链中从“价值的探寻及确认”走到“价值的创造”。虽然绝大部分市面上的药物皆源自于学术界的发现或发展的工具,但第二棒要成功往往需要有密切的产学合作。

  台湾置身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如未能迎头赶上,损失的将不只是生技产业的经济产值,而是整体的台湾利益。未来五年,攸关台湾生存与发展,此际应是重新思考、调整策略的重要时刻,需要台湾更多专业人士携手合作,打造新的价值链,启动下一波经济成长的引擎,在知识经济擅场的时代,缔造另一次的台湾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