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清新中道的郭正亮为何也摆出一副战斗格?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29 08:10:38 |
实际上,郭正亮在民进党内,是属于“美丽岛系”及其分裂后的“新动力办公室”派系,与许信良、陈文茜、陈忠信等同一派系,属于较为开明、中道的一派。而他本人也是较为开明者。尤其是他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的《民进党转型之痛》一书,分析和鼓吹民进党的转型问题,指出民进党必须告别激进革命,走出悲情,才能争取到中间选民的支持,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战略部署,最后夺取“中央”执政权。正是该书的出版及其对民进党内人促发的思想和路线转变,而促使民进党发生关键性的转型。而郭正亮更是直接参与了相关的工作,在同年民进党党内所举办的中国政策大辩论中,提出了“西进中国”的大胆主张并一战成名,后来又执笔草拟《台湾前途决议文》,从而促使陈水扁也提出了“新中间路线”的口号。才使中间选民逐接受民进党,再加上国民党连战、宋楚瑜分裂参选扯薄选票,才能使陈水扁能在二零零零年当选“总统”。因此可以说,民进党的转型,郭正亮居功至伟。但为何在十多年后,郭正亮却又自我否定,要重回民进党过去的偏激路线,声言要“全面抗争”,并为明显是“台独”性质的“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论辩护呢? 或许,这是郭正亮怀才不遇心理的强烈反弹。实际上,作为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中国时报》专任主笔、民进党文宣部主任、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及民进党区域“立委”的郭正亮,以视野宽宏,洞察敏锐、思路清晰、笔锋犀利着称。在他的同辈中,鲜有出其右者。在民进党内很少人像他这样,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练就扎实的学术底子。更难得的是,他在参与实际政治的过程中,始终能维持他一贯的冷静和超脱。正因为如此,陈水扁在第一次参选“总统”之时,亲自指定他担任“国家蓝图委员会”的副执行长,领导两岸政策小组,参与撰写《中国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凝聚国家定位共识”、“建立稳定的互动机制”、“发表经贸合作关系”等有别于以往民进党偏激的大陆政策,并主张“台湾应积极与中国展开对话与协商”,“对话与协商的目标在于培养互信,进而达成两岸关系的正常化”,“国家主权不应成为谈判标的”、“打破‘事务性协商’和‘政治性协商’的区隔,欢迎就任何议题进行对话与协商”、“各项双边经贸事宜、军事信心建立措施、和平条约等议题,均可以纳入协商谈判范畴”等理性诉求。 正因为如此,陈水扁当选后,就让他为自己撰写其就职演说《台湾站起来──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时代》中的两岸关系部分内容,并曾一度有意让他出任“陆委会”主委,利用他曾多次去大陆出席学术研讨会活动,有一定人脉关系,可作两岸协商的“牵线人”,让他寻找两岸协商的机会。应当说,当时陈水扁的大陆政策,在相当部分是受到郭正亮的影响的。实际上,据陈水扁身边的一些人透露,对郭正亮在台湾报纸及杂志上发表的时政评论和有关两岸关系的文章,陈水扁几乎每篇必读,有些还直接批示给一些主管大陆政策的下属阅读。但奈何郭正亮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向媒体透露了此安排,媒体也大事报道,并揣测陈水扁上任后将很快就会与大陆恢复谈判,从而犯了“陆委会”当家人必须守口如瓶的大忌,致使陈水扁产生戒心,而最终选择了蔡英文。可以说,“陆委会”主委职务与郭正亮擦臂而过,使他失去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这是他人生中最大之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