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日撞船事件: 放人之后的策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0-09-26 12:04:46  


 
  据香港媒体透露,1999年中日贸易在日本整体经济中的比较仅为9%,而到2009年则已经上升到将近21%;换言之,日本经济的逾五分之一依赖于中日贸易。中方持续的反制措施,终将引起日本企业界对其政府策略的不满;而一旦日本企业界反弹并开始对其内阁施加影响了,也就是菅直人内阁回归理性的时刻。

  现在的问题是:要求日本放人,显然不是中方此次强烈反制措施的终极目的;日本此次动用国内法,既然开了一个恶例,那么日本放人之后,如何斩断此次恶例的示范效应,才是未来中方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一般说来,作为东方民族的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私人情谊和沟通管道,往往是决定双方能否达成默契和共识的重要前提。但现在这些前提和管道似乎都不明显,尤其是日本目前缺乏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菅直人内阁对华倾向又较强硬,因此在尝试拓展“水下管道”的同时,以强硬促使日方回归理性,恐怕还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对日的基本基调。在这方面,依次设定的目标应有两个:一、迫日放弃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的立场;二、迫日放弃动用国内法处理类似争端的做法。

  以日方目前的认知和立场而言,显然不存在回应中方这两个要求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必须做好中日关系在短期内大幅倒退的思想准备,尤其切忌出现之前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惯常现象,即几个月后,实质性问题一个没有解决,但双方往来却已悄然恢复。

  中日关系调适期的“互信机制”是终极追求目标,但建立这一“互信机制”的道路却必然伴随着适度的压力和强硬。

  作者为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