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碳减排应走什么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30 08:32:10 |
中国的碳减排应打破省级之间的有形壁垒,在多种区域层面形成协作,构建自组织减排系统 文章表示,将国家的碳减排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区域加以实现,可行的理论依据在于,必须将目标建立在一个将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在一起的有机区域系统中,这个系统要涵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并且比重合理,城市布局均衡,区域内部贸易流通顺畅,能够基本形成一个区域自组织能源循环系统。显然,单靠一个省份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的,突破省际之间的有形壁垒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可行途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经线整合”、“纬线整合”与“都市圈整合”三种模式加以实现。 1、“经线整合”。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具有趋同性,产业集群较为普遍,集群升级带来的产业链提升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将会极大地提高该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减排目标。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也是人口集聚区,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推进低碳生活方式,也必然在消费环节达到碳减排目标。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GDP中资源类产品的比重较大,并主要是由其他省份的工业来消化吸收,因此减排的潜力主要集中在非矿山开采类的工业领域和生活消费领域。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减排压力较小,要防止碳强度高的产业过度迁入。 2、“纬线整合”。碳减排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产业的迁移和转型,要有序地形成产业的迁移和发展,就需要形成一个综合不同梯度发展水平的复合经济区域。因此以纬度进行区域划分将全国分为北中南三个产业带,实施区域内部统筹发展。以环渤海产业带为龙头,河北、山西为腹地,新疆、青海为后部,形成北部区域;以长三角为龙头,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武汉为腹地,重庆、四川、西藏为后部,形成中部区域;以珠三角、港澳为龙头,以广西为腹地,云贵为后部,形成南部区域,上述三个大的区划可以兼顾产业的协调与发展,有效的实施碳减排计划。 无论“经线”还是“纬线”都涉及众多的省份,要将碳减排落到操作层面,除了战略层面的区域协调外,还可以立足小区域的都市圈划分明确具体的任务,也更便于区域之间的协调,国家先后确立的川渝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辽中南都市圈等十大都市圈,既可以作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的试点,也可以成为大区域碳减排的协调机构,确保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