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埃及的“摊牌时刻”在半年之后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9:05:12 |
埃及的“摊牌时刻”在半年之后 被一些埃及网民称为“维基革命”的埃及街头运动,继周二开始的、1983年穆巴拉克执政以来最大的街头抗争后,周五晚祷后代号“愤怒”的新一波浪潮再度卷起,并因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的返回,和穆斯林兄弟会的“加入”号召,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正如许多媒体所指出的,一直给外界以政局稳固印象的埃及,之所以会突然出现如此规模的群体抗争事件,是合适土壤与特别契机综合作用的结果。 8000万埃及人中有40%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18%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富分配不均令农村居民和都市贫民对现状不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冲击和生活资料价格的暴涨更让问题雪上加霜。1981年,穆巴拉克因萨达特遇刺而继位,当时他以“缉凶”为名通过《紧急状态法》,根据该法,警方有权在无任何证据、不经任何司法程序的情况下逮捕嫌疑人,近年来,打着“反恐”、“反原教旨极端主义”旗号的穆巴拉克一直坚持该法,引起原教旨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和自由派人士(如巴拉迪等)的共同不满。 长期以来穆巴拉克之所以安居高位,美国的支持是关键因素,但去年底曝光的“维基泄密”资料中显示,美国官方和穆巴拉克间并非亲密无间,这无疑让埃及自由派鼓起勇气;不久前突尼斯事变,统治国家23年的本。阿里下台,更让各派反对者士气大振,公开喊出“下一个是穆巴拉克”的口号;此外,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便利,不仅方便了示威者的沟通、组织,也让他们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并引起共鸣。 可以说,埃及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是新“愤怒”,老话题。 然而尽管互联网上“再见,穆巴拉克”的声浪颇高,但欧美许多媒体和观察家普遍认为,埃及不是又一个突尼斯,穆巴拉克也很难成为又一个本-阿里。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