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巨贪临刑前的话里话外

http://www.CRNTT.com   2011-03-21 14:32:24  


 
  知道要死了,曾锦春才有机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愧不能尽孝。一番道白,把与他对话的记者都打动了,表示要去看望他的母亲。这一道白,是人性的回归,可是太迟了。人一旦涉贪,被金钱左右,亲情会被冷漠代替,友情会被铜臭包裹。

  “对父母亲不孝的人,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老板,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早晚都会遭报应。”曾锦春的这句临终之言能使更多人免遭“报应”吗?


  “好人”与“坏人”

  曾锦春说:“我母亲没想到我是这样的人,她总认为我是好人。”那么,曾锦春自己认为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在郴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任上,看上去肯定是好人,他自己也要相信自己是好人。如果觉得自己是坏人,怎么工作呢?怎么教育其他人呢?夜深人静时,想到已经到手的钱,又是喜欢又是怕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坏人——就好像照相机聚焦没聚好,取景框里出现了两个重叠的人像;到了铁窗里,焦点终于清晰了,两个人像完全重叠,成了一个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思想深处有升官发财的想法……虽然我发表文章说要为人民服务,但思想上还是想发财。”

  曾锦春对自己的认识、“定性”,似乎取决于处境,不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这里,曾锦春使用了“好人”、“坏人”这一对概念。滚滚红尘中,人们早已不问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只问是不是“成功人士”;或者说“成功”便是“好”,“不成功”就是“不好”。用这个标准看,曾锦春不是“坏人”,而是“不成功”。如果他有办法逃脱惩罚,他就是“成功人士”,还是“好人”。照此推论,许迈永也不是“坏人”,而是“不成功”。(作者:薛建国 2011年03月20日15: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链接:湖南郴州原纪委书记曾锦春临刑前对话首次披露

  2011-03-19 08: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蒋伟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文 伏志勇 /图

  2010年12月30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裁定和下达的死刑执行命令,对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在此之前,《法制周报》记者历时两年,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深入调研采访,并与狱中的曾锦春展开了数次长时间的刑前对话;详细采访记录了他由一个贫寒农家子弟到党的领导干部,到一步步变成疯狂的掌权者的经历,剖析了他思想堕落的人生轨迹、灵魂扭曲的过程。此次调研采访的成果,形成了《巨贪曾锦春》一书,书中披露了曾锦春面对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以及在狱中的思考等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为该书作序,省纪委常委唐东平为该书写了跋。

  “我以自己的罪行和血的教训,告诫别人不要贪,不能贪,告诫那些至今仍在做金钱发财梦的少数领导干部,告诉他们腐败之路是死亡之路、地狱之路,是走不通的,它只会让你走向地狱的深渊!”曾锦春在狱中深刻忏悔自己。本期《法制周报》刊发“巨贪曾锦春的刑前对话(上篇)”,这是他自2006年9月19日被“两规”后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向外界披露自己腐败渐变的心路历程,用曾锦春的狱中反思和忏悔告诫更多的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汲取曾锦春案的深刻教训,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警钟长鸣,拒腐防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