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台湾地域文化高度关联政治 应高度重视 | |
http://www.CRNTT.com 2011-03-30 00:23:27 |
应该说,即使在两岸隔绝时期,国民党也始终未离开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轴和基调,甚至因此招来“台独”派所谓国民党向台湾人民“灌输”“中华民族主义”的指责。2000年后民进党执政,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政策,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弘扬中华文化又提到议事日程上。“弘扬中华文化”在大方向上自然是颇为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具体如何去推动和进行。这难免让人想到1966年11月蒋介石发起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不妨从学术角度对这一运动作一反思和检省。应该承认,这一运动取得了若干实际成果,如大量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典籍的整理、出版、保存;使一代台湾青年学生的国学水准大大超过大陆的同龄人,等等。但笔者以为,也存在一些值得检讨的地方: 其一,这一运动的发起具有政治上的动机和目的,具有“反共”的内核。 其二,它没有“与时俱进”,某种意义上,可说是蒋氏于1934年至1949年在大陆推行的“新生活运动”的台湾版。它虽然也以“守经知常,创新应变”为口号,但重点还在四维八德等传统伦理道德的提倡,制定或颁行了“青年生活规范”、“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范例”,试图对广大民众在食、衣、住、行、育、乐等日常生活方面加以规范,显得保守而迂腐,与迅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生活有一定落差,容易引起现代青年的反感和抵制,乃至倒了他们的“胃口”,将中华文化视为陈腐之物。 其三,它强调的是儒家正统经书教育之“大传统”,却忽略乃至压抑了地方文化之“小传统”。殊不知,“小传统”与“大传统”具有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大传统”如果没有众多具体生动的“小传统”加以体现,只不过是乾巴巴的毫无生气的教条。台湾文化乃中华文化的一种具体的、活生生的地方表现形态,它透过四时节令风俗、口耳相传的故事、宗教信仰模式、地方戏曲、民俗艺术乃至语言本身,使历史、人伦教育无孔不入地渗透民间直至底层,使最荒僻所在,目不识丁的文盲,也沾濡一份文化芬芳,具备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2在台湾具体环境下,广大民众更多生活于闽台文化“小传统”中,对于自身的“乡土文化”经常有一种自然的喜爱之情,自豪之感。如果一味强调较为抽象的、有时被教条化了的中华文化“大传统”,而漠视、忽略乃至压制了具体的、与百姓朝夕相处的“小传统”,就会与广大民众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获得广大的认同,甚至让有心人士有机可乘。 现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就台湾而言,显然不应再简单回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老套。针对上述三点检省,笔者以为,第一点时过境迁,“反共”的内核和情结宜乎消除--尽管对外省第二代而言,这种心结有时只是没有从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看问题而产生的不服气、不甘愿、不信任的情绪而已;第二点,应认识到“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亦属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中不无封建、保守的成分,对于传统文化应采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力求加以现代的改造,使之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避免陷入保守、复古的泥坑。这拟着重对第三点略加展开。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