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执行将更加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11-04-17 09:04:19  


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逐步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开始应时而变。
  中评社北京4月17日讯/中国央行今年提出了一系列新调控工具的设想。这些新货币政策工具的逐步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开始应时而变。中国证券报发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文章认为,明确“社会融资总量”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使用“差额存款准备金率”等新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执行将更加现代化。

  更宏观地考察货币流动

  文章分析,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近年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同时,新增信贷规模在社会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表明新增信贷规模这个指标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开始出现下降。

  而从其他一些相关的指标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与新增银行信贷相比,也显得更加符合宏观经济的波动性。从央行提供的一系列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与各主要宏观指标的相关性,也相比人民币贷款为高。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执行起来看似很容易且方便,但在现实中遭遇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由于银行信贷资金被严格监管,大量资金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创造出各种在监管视野之外的资金流动。近年来兴起的各种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典型案例,各种信托资金也成为企业在银行信贷之外获得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这就造成了一部分资金的“体外循环”,并造成了实际信贷规模的扩大,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银行“表外资产”。大规模的“表外资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统计和监管,可能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失控。

  从货币经济学的历史来看,很多成熟经济体已开始采用更有广度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比如说,欧洲央行采用M3这样的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工具。与M2相比,M3增加了货币市场资金、短期债券市场资金以及回购资金。在欧洲货币政策的决策者看来,M3更能反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尤其在市场资金变得更加短期和更加投机的背景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