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 |
中俄原油管道谈判亲历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9 13:38:16 |
跨国管线互利互惠 《望东方周刊》:为中国提供能源,会给这些国家带来什么? 陈庆勋: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终端巨大的市场,有需求。同时,许多国家也需要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来支撑发展。比如中亚的几条油气管线,意义非常深远。 原来中亚各国油气出口都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管网才能出去,目标市场都是欧洲。无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亚没有一条直接通往欧洲的通道,必须把油气卖给第三国,由第三国统一出口。哈萨克斯坦原油可采储量达到56亿吨,这个国家一年的原油产量可以达到1.2亿吨。土库曼斯坦主要产天然气,乌兹别克斯坦油气都有。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年产1000亿立方米,中国2010年全年天然气总消耗量700亿立方米,它一年的产量超过了中国一年的使用量。 在输送到中国之前,中亚的油气资源有两条线,一条通道从伊朗过境,最后还是要去欧洲。一年总共输送400亿到500亿立方米。第三国利用上面说的便利,用很低的价格垄断中亚能源,然后再出口,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中国管线可以说是中亚各国寻求破除垄断的一个出路,它们非常想寻求一个新市场。目前,从中亚每年输送给我们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最终将达到550亿到6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的国内天然气供需情况约是每年700亿立方米。所以说,这些管线对于我们和中亚国家来讲是互利互惠的。 《望东方周刊》:中俄管线呢? 陈庆勋: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促成了中俄管道工程付诸实施。因为之前油价一路上扬,已经接近140美元。俄罗斯因此对能源行业进行了比较大的扩展。金融危机到来后,国家油价下跌,外资撤资。这样俄罗斯面临的不仅是能源行业的发展问题,还有如何保证生产的问题。由于中国企业的进入,我们提供贷款给俄罗斯的能源企业,保证了这个国家能源行业的可持续。 《望东方周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前景如何? 陈庆勋:中俄天然气管线已经进入最后的价格谈判。预计会有两条管线,每年供给中国6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一条是从新疆过来,一路从萨哈林岛过来。俄罗斯其实是世界上未来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 去国外施工先做200项调查 《望东方周刊》:中国石油企业的能力现在如何? 陈庆勋:管道局的国际经历最早是在70年代,在伊拉克出劳务,90年代初在突尼斯也承揽了工程。但是,管道局真正意义上进入海外是配合中石油集团公司的海外战略,建设苏丹原油管道。那是1998年,我们管道局第一次正式走出国门承担保障任务,建设1500公里原油管道。 中国石油海外战略的起源地就是苏丹。它是中国石油海外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石油的海外人才大多是在苏丹这个项目上培养起来的。第一个油田是“124”区,建成投产只用了两年时间。 “124”区对于苏丹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个国家虽然富有石油,但是原来没有石油工业。开始是美国公司在那里,但没有帮助这个贫穷的国家发展石油工业。几十年里苏丹就没有打出大油田,只有很少量的油,就地建了小炼厂,一年也就产量十几万吨。它们撤出后为中国企业留出了一个狭小空间。中国石油不仅帮助苏丹建立了石油工业,而且在海外树立了中国石油的品牌。中国石油在苏丹的油田并非只为中国供应,它进入了国际市场。 中国石油在苏丹的工作,真正改善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过去那里的柏油马路加起来也就几公里,现在全国都开始修公路。中国石油在苏丹还捐建了学校、医院,那里还有毛主席那一代留下的许多宝贵的遗产:为非洲人民建设的体育馆、大厦、大桥。 我们管道局为“124”区建设的这条管道,总共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当时西方人说,这条管道3年能建成就不错。那地方全是沙漠,没有路,物资运输困难,没什么保障。 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中国的管道建设能力还不太高,和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年左右。 经过最近这些年的发展和国内外几个大工程的建设,我们在能力、手段、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和国际水平相当。在完成中亚管道后,最近几年里管道建设能力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