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辨证看待珠三角企业倒闭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24 09:03:09 |
外向型企业首当其冲 深圳罗湖区的坳下村是一个以加工生产出口服装闻名的地区。 坳下村一度聚集了数百家服装加工、服装面料及辅料生产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然而,眼下的坳下村已经很难听到工厂开工时电动缝纫机隆隆的机器声。当地一个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老板刘全德告诉记者,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工厂在进行一些零星生产,原来一直大规模加工的景象,从去年开始就逐渐没有了,今年的情况则是更加严峻,很多服装加工企业已经悄然倒闭,剩下的大多数也已经属于苟延残喘的地步。很多企业都是一个月开工三五天时间。 他表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另一方面是用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还有原材料价格的起起伏伏。“在用工方面,原来一个人月薪千把块钱,现在一般都要在2000以上,有些熟练工种的师傅甚至高到四五千块。服装加工原材料也大幅上涨。”刘全德说。 以服装面料来说,去年棉花一下子从1万多元/吨上涨到3万多元/吨,为了节省成本很多服装企业就尽量选择化纤面料,产品品质大幅下降,导致大量产品滞销。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则在棉花价格的高点囤积原料,随着今年棉花价格的回落,赔得倾家荡产。 在一家名为枫丹蓓露的服装加工企业,香港老板黎丽丽对记者说,按照目前的生存环境,深圳的外贸服装加工企业很难竞争得过诸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地。“在那些地方,工人的月薪折合人民币不过七八百,有的甚至五六百也可以找到人。” 黎丽丽表示,欧美国家的企业大都占据服装产业的高端,利润一般至少都在100%以上,日韩企业占据中高端,利润一般也在50%—80%,而中国服装企业利润大部分都在10%以下。 上述情形不只在坳下村,深圳其他一些服装加工企业集中的区域,主打外贸订单的企业同样面临类似的情况。 在布吉吉华工业区,一家一直专做外贸贴牌的企业王老板在空荡荡的车间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工厂基本上处于完全不敢接单的状态。 他指着车间内数百台处于闲置状态的电动缝纫机对记者说,正常情况下原来一年的服装加工量最多时达到数十万件,目前则是,从年初到现在全部产量不足5000件;原来近千工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个,即便这样,每月的开工时间也不到10天。 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攀升,尤其是棉花价格暴涨暴跌的背景下,2010年产值达1500亿元,出口150多亿美元,被视为深圳最大产业之一的服装加工行业,呈现一股庞大的企业倒闭潮。有业内人士预计,在深圳外向型服装行业,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中小企业有可能熬不到年底。 (来源:经济观察报)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