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可靠的事故报告什么样?

http://www.CRNTT.com   2011-07-28 10:38:25  


   
  调查就十几个部分的事实逐一认定,碎石影响、刹车、脱轨等情况引入电脑模拟

  在为期2年的调查内,委员会先后就列车乘务员的服务过程、列车运行过程、人员伤亡信息、物品损失、司机状况、列车长状况、调度员、乘务员的管理、教育培训、铁路设施、车辆自动停车装置、运行规划、气象、紧急防护等十几个部分进行逐一认定。据报告书披露,针对上述事实认定的调查工作分为8个阶段,分别是现场勘察、实车运行试验、实车刹车试验、铁道设施及车辆调查、口述及问卷、列车倾斜时刮蹭碎石飞散试验、脱轨电脑模拟试验等。

  事故原因认定几经修改,最终原因来自现场模拟结果

  在事故原因调查过程中,起初流传铁道路口的小汽车与火车相撞导致脱轨,随后又有记者发现了轨道上有碎粉痕迹的照片,"轨道放石子"说不胫而走。但航空、铁道事故调查委员会通过现场模拟试验,逐一证明上述说法的错误。事故原因被认定为列车在伊丹站停车时错位了70米,延迟1分30秒发车。司机在路上赶时间超速,在经过半径304米的弯道区域超过7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而该区域的自动列车停车装置(ATC)是较老型号,无法自动减速,最终导致了列车脱轨。
  
  列车脱轨事故残骸得到妥善保存、陈列,用于后期原因分析。 
   
  散落碎片标注后妥善陈列,车辆压痕、受损部分拍照,路轨、车体刮蹭附着物进行成份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调查委员会对细节十分执着。他们保存了现场列车残骸,对所有碎片的散落地点进行标注后妥善陈列而不是胡乱堆放。使用大量采样分析,对脱轨电车刮蹭到的电线杆、路轨进行拍摄,对每个路边的桩柱、上百个砧石上脱轨后的车辆压痕进行逐一拍照。在受损车体运走前,调查人员对车体的每个角度受损位置的内部、外侧,都进行的拍摄留作分析,甚至对路轨、车体刮蹭附着物也进行了成份分析。在这份长达300多页的事故分析报告中,以附件形式展示的照片就有100多张。(本专题参考《西日本铁道株式会社福知山线冢口站至尼崎站间列车脱轨事故调查报告书RA2007-3-1》)  
调查组用图形标注了乘客在事故中处于不同姿势下(站/坐)、使用不同方式固定身体(栏杆、吊环、车厢内壁)、是否飞出车体、移动行程等信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