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调控着力点 全力优化信贷结构

http://www.CRNTT.com   2011-08-18 08:15:27  


从信贷源头上着力优化结构,正是既治标又治本的对症之药。
  中评社北京8月18日讯/央行上周末推出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把提高政策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针对性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直接回应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疑惑:央行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温建宁文章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得出的这个总体结论,源于对货币政策当期和预期效果的评估和预判:物价总水平还停留在高位,负利率差距不仅没有减小,还被拉大到3%,通胀形势依然很严峻,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远未达成现实,货币政策不存在放宽的充分理由。7月,在猪肉价格异常飙涨56.7%的条件下,食品类价格仍然运行在上行通道之中,由6月的14.4%上升到14.8%,核心通胀数据CPI涨幅继续创出新高达到6.5%,促使控制通胀的努力难言稍事休息。只要通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顶点未到,无论对抗通胀面临多么复杂的局面和诸多不确定因素,货币政策只能给力鼓劲,继续直接发挥抑制通胀的作用,以更加稳健的结构性调节形式,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积极转化,促使通胀和CPI拐点早日到来,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文章指出,巩固宏观调控的初步成效,当前正处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恰遇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诱发全球股市剧烈动荡,要求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渐次高涨。考虑美债危机这个老问题的演变性质,极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人们担忧世界经济会二次探底,遂出现了重启刺激经济计划的观点,希望货币政策立即转向宽松的观点更亦有之。但央行保持了清醒和理性,在内外部各种压力下,依然坚持了客观审慎的决策判断原则,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回应了资本市场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

  简单依据外部突发扰动因素,就轻易放弃长期宏观政策目标,诱导货币政策转向,目光太短视,是对转型期中国经济不负责任的表现。通胀的形势虽然严峻,但经济现象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仔细分析,CPI增幅的速率已开始放缓,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通胀趋势正朝着预期的方向良性变化。更让人增强信心的是,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4万亿元,GDP增长率达到9.6%,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5.4%,为实现全年CPI涨幅低于5%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此时,要实现稳定物价总水平的预期目标,货币政策保持基本方向不变,实现连续性和不间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