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日关系 “从距离美”到“赶超摩擦” | |
http://www.CRNTT.com 2011-09-30 10:21:08 |
中日关系在变好还是变坏?这种设问在中日国力逆转的当下,显得并非那么恰当。笔者宁愿认为,中日关系正在摩擦中走向成熟,理想的状态是任何一项摩擦都不至于引发关系的骤冷骤热。一个近例是,当今日本国首相野田佳彦就任后立即公言在职期间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野田是曾经否认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罪的甲级战犯是战争罪人的“民主党内右翼代表”,他即便在历史观上和日本政府的正式见解公开抵触,也不愿在靖国参拜问题上挑衅中国。 事实上,2005年在中国发生的反对日本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和反对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事件,标志着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外交所反映的是一种实力对比的关系,那次反日示威的根本原因是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起了相当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变化。 距离产生的美感 因为台湾问题的存在,在二战后20多年中,中日之间没有外交关系,除了很少一些贸易之外,中日之间往来很少。 当时的日本人,大多是那段战争历史的直接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在日本被麦克阿瑟的民主改革去掉军国主义紧箍咒之后,日本人对中国自然抱有一种忏悔感。中苏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交恶,而日本人本就因为苏联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争末期出兵东北和西伯利亚战俘问题而对苏联人印象极坏,这就使得日本人对中国有一种亲近感。而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日本所受到的来自苏联的军事压力就更加放大了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尼克松访华之后,这种亲近感导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极短时间内的实现。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