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正视经济周期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08:24:20  


 
  改革可防止增长率大降

  文章指出,从对驱动潜在增长的主要因素来看,劳动力的变化基本是给定的,投资的增速已经很高,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深化体制和结构改革提高效率的空间还比较大,虽然不能避免增长率放缓,但可以防止增长大幅下降。

  大量的研究文献论证了科研成果数量的增长、教育水平提高以及政府效率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07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只有1.4%,低于德国(2.5%)、日本(3.4%)、美国(2.7%)等国,而且由于过去每年的投入较低,我们研发资本存量和发达国家比差距更大。中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2010为8.2年,显着低于美国(12.2年)、日本(11.6年)、韩国(11.8年)等国。在世界银行测算的各国政府效率评分中(-2.5至2.5),2010年中国得分仅为0.12,远低于发达国家1.4-1.5的水平。

  假设我们在上述领域在未来十年加速追赶美国,同时,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因素消除,“十二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的均值为9%左右,“十三五”为8%左右,到2020年下降到7.5%。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相关的体制和结构改革,公共政策有退有进。

  比如说,科研创新的关键是私人部门的创新投入,而市场竞争是决定私人部门创新投入的根本因素。如果一个私营公司,可以通过和政府拉关系获得竞争优势,它在创新上下的功夫就少。如果一个国有公司,可以在行业准入上、在垄断资源的获得上有优势,它重视创新的动力就小。所以从产品市场的竞争上说,政府要“做得少一点”,提供一个有利于竞争的政策和法规环境。

  还要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如果农村的劳动力,没有办法获得与城市劳动力相同的教育、培训和医疗机会,其自由移动又受到很多信息上的、身份上的限制,那劳动力市场就不能充分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要“做多一点”,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总之,如果说加入全球化竞争和劳动力转移是过去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未来十年更多需要依靠降低内部的一些体制性束缚,提高竞争,来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