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之路不能停

http://www.CRNTT.com   2012-01-22 09:21:03  


 
  文章指出,然而,中国银行业不断扩大的潜在风险,以及频繁发生的民间高利贷危机,无一不在证明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改革远未完成,而先前的政策效果正日渐式微。

  例证之一,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又开始扩大,尤其是高达10.7万亿之巨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以及日益突出的理财产品的风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杨再平认为,最根本的,还是银行业金融体制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存在的政府干预的担心。

  例证之二,2011年间,内蒙古、福建、江苏、四川、河南、浙江等地先后爆发民间高利贷危机,央行专项调查也显示,去年5月末全国的民间融资总量约3.38万亿。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也披露显示,55.3%的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仅15.5%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这显然意味着当下的银行系统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原因就在于,现行银行系统的贷款评价体系并不是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而只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的附生体。

  例证之三,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屡遭市场质疑,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利率尚未市场化的中国银行业保持着250-300个基点以上的利差,利差收入占比高达80%,这必然刺激银行不断发放贷款。而目前,国有银行依然在极力抵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尚主席所指的“粗放式经营、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创新”现状,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力的表症。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称,中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压抑除了金融市场发育不足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还有过度监管限制的问题。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小企业因缺乏对口的金融机构无法融资,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受制于政府权力影响,不断地被地方融资平台所绑架。

  文章认为,银行业绩并非取决于内部管理,而是取决于实体经济成长和金融市场结构,这显然已经被过去几年的实践所证明。而央行去年12月的调查数据已经显示,当下银行业的景气指数已经与实体经济呈现背离趋势。而唯有体制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同时让利率市场化,才能让中小企业拥有对口的金融机构,并以竞争性的价格获得融资,同时让商业银行摆脱政府权力窠臼。

  文章最后说,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本消耗型发展模式,以及金融系统所存在的多层次金融市场机构缺陷的问题,都不是银行的机制改革可以解决的。而当下,刘明康时代8年体制改革的政策效果正日渐式微,正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来巩固成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