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兴奋剂:举国体制的春药

http://www.CRNTT.com   2012-02-14 14:19:13  


 
体制比个人更有冲动  
 
  举国体制下,金牌不仅仅是个人事,更事关经费、政绩,某些部门有动力引导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剂 

  举国体制下,金牌数和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仅事关运动员本身的事业发展,更是体育部门方方面面的考核标准,决定了相关部门领导的政绩和仕途。出于利益关联,其实体育部门自身也有动力和积极性去引导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一切为了拿金牌,自然让运动员铤而走险服药就成了常有的事情。加之我们国家对于管理部门在兴奋剂方面的问责制度几乎没用,这样收益高风险低的推动自然成为了积极鼓励运动员服药的一股最重要动力。哪怕运动员自身原本并没有多少服药的想法,也可能在"上面"的种种明示和暗示之下步入歧途。
   
  事发后,运动员往往被禁赛,运动生涯相当于终结,而政府部门却可以推说不知情

  通常兴奋剂被查出后,仅仅会对一线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作出相关的禁赛处罚决定。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这就是运动生涯的结束。1994年的亚运会兴奋剂事件后,9名亚运冠军,包括游泳世界冠军吕彬、杨爱华,亚洲名将熊国鸣、胡彬等。吕彬、杨爱华、乐滢、周官彬在94年亚运会查出服用违禁药物被停赛两年。除去 熊国鸣此后还取得冠军,其他人就此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而禁药对于寿命和健康的侵害,最终也将由运动员个体来承受。但相关管理部门却多以不知情,个人行为来推脱,并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惩罚。

  对比体育运动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美国,虽然也有大量人员服用兴奋剂,但是在是否服药的问题上,决定权永远掌握在运动员自己手中。但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虽然表面上表面上通过服用禁药来换取竞赛成绩,似乎同时符合运动员、教练员和政府部门的利益,但实际上各方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对等。 
 
  类似于"药师"王德显这样的名教练,在被取消教练员资格后依然凭借资历"不缺队员不缺钱"

  这次田梦旭"被服药"事件暴露后,有人称田的真正教练是著名的"药师"王德显。王德显是著名的长跑马拉松教练,曾培养出栗娟、黎叶梅、艾冬梅、孙英杰和邢慧娜等著名选手,但因其弟子孙英杰的药剂禁事件,王德显被取消教练资格,并被称为"药师"。

  然而虽然被禁赛,却在2005年被终身禁赛之后的数年里,多次"现身"疑似禁药事件中,关于他"禁赛不禁练",照样拿训练费帮有关省市队培养队员的消息,多年来一直没断过。很显然,类似于"药师"王德显这样的名教练,毕竟是货真价实培养出了如奥运冠军邢慧娜和世界冠军孙英杰、白雪这样的运动员。而金牌成绩带来的诱惑显然让"教练资格"没那么重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呢?所以王德显被禁赛后依然"不缺队员不缺经费",也难怪被人认为是田梦旭"被服药"事件的关系人。
   
  根源在体育政治化,"为国争光"第一,兴趣第二,使用兴奋剂成功了是国家英雄,失败的才是药渣子

  中国的体育运动一直被认为与中国的民族尊严高度相关,而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成绩更被看做体育部门的最重要任务。中国整个体育部门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来运作,一切为了拿金牌,自然让运动员铤而走险服药就成了常有的事情,毕竟,使用兴奋剂成功的是国家英雄,失败的才是药渣子。李承鹏甚至说,"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知道的中国冠军,至少1/3是服过兴奋剂的。也许实际数量远远超过我刚才所说的1/3。"但其实发展体育更重要的是推广体育运动,建设更多的民用体育场地,然而这些显然早早被相关部门抛于脑后,让位于民族大义和为国争光了。
 
  对于举国体制内的人来说,一切运动都是为了成绩,用兴奋剂"灌养"一个运动员,成功的是英雄,失败的是药渣,反正最大的风险都是一线运动员担着,何乐而不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