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政府自身改革是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2-03-17 09:09:40  


如何消除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既需要决策层以时不我待的决心加快推进发展转型,更有赖于良好的制度执行力来扫除改革的羁绊。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讯/当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调低到8%以下时,世人看到的,不仅是中国政府经济决策的日趋理性,亦反映出决策层超越速度情结之后对经济转型的强烈期盼。

  经济增长未来可能变轨

  证券时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称,令人担心的是,一向对经济增长速度有着特殊偏好的各地政府恐怕未必在各自的经济棋局上严格贯彻中央的发展思路。事实上,在“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就出现了实际经济增速比预期增速高出几个百分点的现象。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年的实际增长速度会超过8%。这也难怪,在既有的政绩考核机制中,仍然视超额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为相当积极的因素。何况在经济统计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当下,对某些地方官员来说,经济增长既是一连串项目投资的结果,亦是一连串的数据处理过程。

  不过,中国经济在比较优势渐失,逐步告别“入世”红利、国际产业转移红利以及资源供给约束可能日渐加剧之后,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增长动力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未来可能变轨。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源和技术的今天,像中国这样的特殊大国决不能满足于经济规模的表面扩大,而应从稀缺性和垄断性的角度正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资源供给约束。如果说美国寅吃卯粮发展模式的副作用还体现在仰仗美元霸权而对他国经济的掠夺上,那么中国长期以来并不那么优化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显性风险则主要在内部循环。可以想象,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美国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是美国3倍的中国,要维持年均8%哪怕是7%的增长率所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且不说中国业已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既有增长模式造成的进一步污染,就是国内并不丰裕的存量资源大概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天量需求;假如中国不能克服资源供应瓶颈,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则一旦在资源获取方面遇到难以克服的国际阻力,中国经济发展又将如何得以持续?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日趋明显的实体经济空心化,不仅蚕食着原本较为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正在放大业已累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最近10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富生态发生了巨变。以楼市和商品炒作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加上实体产业资本利润率的降低,使得产业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兴趣尤其是技术投入的偏好越来越低,潜藏的系统性经济风险不容忽视。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