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泰坦尼克百年祭不能只剩下娱乐和猎奇 | |
http://www.CRNTT.com 2012-04-17 11:40:25 |
想起了不久前的深圳全城大停电。有人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全城断电”,让人意识到,技术依赖下的现代环境是多么脆弱:它可能让城市夜如白昼,也可能因一个变电站陷入困顿。短期看,这需要强化公共服务,完善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机制;长远看,则是要认识技术风险,做好长远防范。实际上,现代社会诸如漏油、矿难这样的人为灾难,相当多数都是因为对技术的过于放心,因而放弃了对预防措施的完善,更不要说建立一套高效且行之有效的应急自救措施。 因此,对泰坦尼克的百年祭,除了娱乐和猎奇外,我们更该珍视它留给我们的公共财富。在成为大片的素材和津津乐道的谈资之前,这首先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真实且悲惨的灾难。而在分析这场灾难的技术原因和自救乏力时,我们需要认识到,酿成悲剧的这一切直接因素之前,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甚至可以说现在都未能避免的人为意识因素任何时候,再先进的技术也比不上警惕的意识。 (作者:丁寅 来源:人民网2012年04月16日09:24) . 链接:电影《泰坦尼克号》是面人性的“镜子” 100年足够长,可以带走无数人的生命,连同他们人生中经历过的伟大或微小故事的记忆,但卡梅隆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再映,带人们的记忆“穿越”回一个世纪前。1912年4月15日发生的那次海难重回荧幕,叩问着当下的道德水准和人性善恶,这是继1997年之后刮起的第二次《泰坦尼克号》风暴。 昨天,有幸陪友人去影院观看了这部“旧剧”,3D的技术应用只是个噱头,影片本身才是吸引观众的最大部分,就如微博上众多网友所戏言“15年前,我年纪还小根本看不懂;今天我终于看懂了,却不见美艶的裸体女神”。少年变青年,青年到中年,十五年里每个看过此片的观众都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同行友人影毕后问了一个极“深刻”的问题:如果你和亲人在那条船上,你会舍命相救吗?在我沉思之际,她又说,当然在那种场景下,如果你选择放弃是可以理解的。我脱口而出“不会”。 杰克在弥留时不是说了要“永不放弃”吗。如果因不懂营救方法出现误判导致营救失败尚可理解的话,那选择放弃亲人自己逃生则是不可原谅的。不然,就不会有电影中露丝的神奇般幸存。 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一面人性的镜子,观众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看到他人,也能看到整个社会,而影片对人性展现的提炼,则超出了爱情电影的简单范围,而是“人性和个体道德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底线”。 这是一个阶层分明、形色各异的众生相。前半段中,头等舱和三等舱生存场景展现出的地位歧视,贵妇们表面和善、内心互相排挤,暴发户贵妇的善意相助,美艶露丝的内心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事故发生后的剧情则是百态人性真实展现的大集粹,每个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坚决、犹豫抑或狡诈,都是社会大众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坦尼克号》仍然是现实人性的反映,如此,它所表现的多样人性就有了合理性。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