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地方稳增长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8-26 09:48:37  


 
  其次,地方政府产业规划不仅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重,而且对产业的选择上趋同现象严重,一窝蜂式的投资很容易导致未来若干年在所谓的“新兴产业”上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

  各地的计划不仅制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集群,而且制定了具体的产值目标,单从这点看,就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此外,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成为各地重点支持的对象,可以预料,这些重点支持的产业,将会得到土地、信贷上的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财政资金资助。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固然可以较快地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降低其早期的风险,但政府介入也鼓励了民间资金不顾市场规律大肆冒险扩张,再加上一些所谓的高科技、新科技其实只是普通制造业,中国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进入门槛甚低,极容易形成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迅速形成产能过剩而真正的创新能力又无法形成的局面。政府的巨额投入有在数年后成为负担的可能,光伏产业就是前车之鉴。

  其实,在引导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值得质疑的。不可否认,在过去基础较差、投资相对于庞大就业压力来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直接引导、定向支持的方式确实有利于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和产业聚集效果,但这一模式的边际效应已呈快速递减之势,相反,该模式带来的重复投资、效益下降等负面效果则日益明显,最典型的是江西新余的赛维案例。因此,政府的产业政策需要适应形势变化,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和行政惯性。

  随着市场日益发展,政府在吸引产业、提高地区竞争力方面,不应该再靠优惠措施,不应该再靠直接干预。政府应该立足于完善市场配套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确保企业拥有公平竞争环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并以此作为形成产业聚集的支点,而具体的应用和产业化,应该交给市场来完成。

  文章强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地方政府在“稳经济”的过程中,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也需要作出积极的改变,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原来那种上项目、铺摊子以投资推动增长,以直接干预为主要手段,低效益高风险的产业政策,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