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120急救制度,患者为何只能自求多福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11:08:28  


 
  ■ 打不通的电话等不来的车:资源欠缺滋生黑救护

  2003年国务院规定中国急救时间标准为15分钟,如今即便是北京中心城区都尚未达到此标准

  2011年1月9日凌晨,郑州市一老人突感身体不适,但家人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拨打了十余次120电话,均无人接听,最终老人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身亡,当事方120救援中心却出具证明声称设备正常无过错。与德国医务人员5-20分钟可抵达现场,20-45分钟将伤员送到医院,以及英国国家同意标准要求的“3分钟内出车,7分钟内到达出事地点”相比,中国的救援时间不仅与国际发达地区平均的8至12分钟相差甚远,甚至往往无法达到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规定中“15分钟内到达患者驻地”的国家标准。

  2011年,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曾表示称,到2012年底,北京市急救系统力争实现在10秒内接听电话,2分钟内出车;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中心城区不超过15分钟,郊区不超过20分钟,边远山区不超过30分钟。这与国家标准依旧存在一定的距离。

  北京十个人需要救护车至少有两人都无法满足,武汉市救护车数量离卫生部标准缺少近一半

  截至2012年4月30日,北京急救中心下属有421辆救护车,红十字会下属有203辆“999”救护车。2008年前后,北京市120急救电话的满足率一度达99%,即有100人打来叫车电话,99人都能满足,但如今这一数字已降到80%多。同样,武汉城区常住人口约500万人,根据按卫生部“每5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的要求,应配备100辆救护车,而实际只有50余辆。巨大的市场只能通过“黑救护”填补。

  而面对院前急救车辆兵力不足、捉襟见肘的现状,以及市场巨大的缺口和利益的诱惑,隐藏在医院周边的“黑救护车”、各大医院自行设置的“山寨”救护车频频现身,通过到病房散发广告名片、护工介绍病源等等招揽客人、坐地起价,甚至与正规急救车争抢病人。2006年6月19日,北京顺义一场车祸中,伤者正规120急救车到达之前,却被一辆同样带有“120”标志的急救车,送至远在二十几公里外的一家治疗癫痫的民营医院接受救治,3小时后死亡。

  ■ 不知道救护车往哪里开:多数患者无权选择医院

  患者拨打120后通常都由制定最近的站点出车急救,直到2010年广州市才规定患者拥有选择权

  虽然医疗急救是公益事业,但通常来说,患者在拨打120之后,指挥中心接报后,一般都是指定最近的站点出车急救,患者想去哪家医院就送到到哪家医院的情况极少出现。直到2010年,《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才规定:包括伤病员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的;所选择的医疗机构与急救现场的路程距离超过10公里;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对伤病员进行隔离治疗的的以上三种情况,急救人员可以拒绝患者选择医院的要求。除此以外,病人有权利在接受急救时选择医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