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月刊:谢长廷访陆 能起飓风

http://www.CRNTT.com   2012-11-05 00:20:23  


 
  谢长廷为何选择在此时登陆?其背景究竟为何?相信这是许多读者和政治观察家们好奇的重点。从当前岛内的政治现实来看,谢长廷的确没有登陆的迫切压力和需要,因为马政府的执政绩效不彰,民调持续低迷,甚至到了危险的边缘。民进党人都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乘胜追击,不费气力地收获马政府的“政治战利品”。但这些“战利品”究竟有多少能最后兑现成政治资本、并足以送民进党在四年后顺利登上执政宝座?谁也不敢保证。因为,年初大选的教训殷鉴不远,民进党最后一哩路上横亘着两岸关系的万丈悬崖,不铺路搭桥,是难以翻越的。

  对于战略家而言,能透过现实表象的迷雾,看到隐藏的历史真相,方称得上机敏、睿智和具有战略眼界。随着中国大陆的和平崛起,大陆的和平发展政策已经开始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其影响逐步深入岛内,在基层开始发酵,要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已经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并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支持。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今年初岛内“大选”,在民进党内预估稳胜、民调也一片看好的情势下,却由于两岸政策的保守不变,加上大陆和美国的联合夹击,令岛内中产阶级无法对民进党执政放心,以致最后落败。

  这一切,看在具有战略眼光的谢长廷眼里,当然触发了他的反思和危机感,他大声疾呼:“如果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不调整,我对下一届的‘总统’选举还是很不乐观”。然而,在党内缺乏反思反省氛围的现实中,眼见大多数民进党人仍着眼于内斗外战,因循守旧,心存侥幸,不愿付出代价实现政策转型;谢长廷不甘坐等“生命的流失”,逐渐被边缘化,他要打破民进党大陆政策这潭死水,重掌民进党大陆事务的主动权和两岸论述的主导权,遂有毅然登陆之举。

  其实早在2000年,时任高雄市长的谢长廷就曾试图登陆访问厦门,并为此提出“一国两市”的说法。后来在陈水扁当局的打压下,未能实现。12年后的今天,谢长廷终于破冰起步,他在北京喊出“迟到总比不来好!”,成为现任民进党中常委、担任过民进党政府“行政院长”的绿营大佬与大陆对台高官直接交流的第一人,开启了民共交流的全新一页。其意义,虽不能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七年前登陆相比拟,但也颇具历史定位。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谢长廷“豪气天下可去”背后蕴藏的战略性意图和契机。如果说,连战访京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历史转折点的话,那么,谢长廷今次的登陆亦可称为重要的战略节点,它标志着台独理念的崩裂与和平发展路线的确立。两岸大交流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历史的大趋势,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阻挡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