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马英九拒绝恢复《国统纲领》是自我否定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18 09:23:46 |
实际上,马英九拒绝恢复《国统纲领》,实质上就是在否定自己,因为他曾全程参与了研拟《国统纲领》及“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涵义的工作,并在长期以来以此为傲,及作为自己与陈水扁竞争的政治资本。最近邱进益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就指出,当时参与研拟有关成立“国统会”的相关文件,及《国统纲领》的文字,还有“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他与施启扬、宋心濂等人是小组的核心成员,而马英九则是这个小组的执行秘书。而一九九二年十月底在香港的会谈,台湾和大陆各提了五个案子,并未达成共识,于是他和马英九制定了历史性的文字,“统一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内容、认知有所不同.....,但事务性会谈不牵涉一个中国”,亦即“九二共识”的台方表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中各表”的由来。 而最近由台湾五南出版社出版、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福钟着撰的《国统会与李登辉大陆政策研究》一书,也力证马英九从“国统会”的草创阶段,到“国统会”先后通过《国统纲领》及“一中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书中指出, 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 ,“总统府”副秘书长邱进益奉李登辉之命,邀约“行政院”副院长施启扬、“国安会”副秘书长董世芳(即澳门国父纪念馆的党产物业代表持有人,已逝)、“研考会”主委马英九、国民党副秘书长郑心雄等人,在“行政院”四楼会议室开会,讨论成立“国统会”相关事迹。施启扬又邀请“行政院”秘书长王昭明、“研考会”副主委高孔廉参与,后来“行政院”法律顾问、著名律师陈长文也加入。 八月六日 ,上述人士再次开会,作出九项结论,将“国统会”定位为谘询性质,委员为无给职,由“总统”聘任,并定出成立的时间(“九月中上旬”。因此,马英九可说是“国统会”的催生产婆”之一。 至于《国统纲领》,则是在“国统会”委员陶百川于“国统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国家统一的目标程序”的基础上,由以马英九为核心成员的“国统会”幕僚小组(马英九也是“国统会”第一、二届的研究委员)研拟草案,再交由“国统会”全体会议通过的。而《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文本的研拟,马英九也有份参与,而且就是针对海协会提出“一个中国”的“三段式”论述而创制的,后来就成为海基会在一九九二年香港会谈中及其后双方来往信函的基调。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