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吴敬琏:重启改革正当其时 | |
http://www.CRNTT.com 2013-01-14 08:19:26 |
第二轮推进是从1990年12月邓小平提出要继续改革开放和要搞点市场经济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讨论和准备工作,199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1993年的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确定了改革的重点方面和这些重点方面改革的方案,并且把这些改革方案汇集起来成为一个总体设计或称行动纲领。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认真按照这一行动纲领的指引推进了全面的改革。加上1997年十五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基础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叫做“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使新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正是这一轮改革奠定了中国在世纪之交经济能够崛起的制度基础。 比照过去的这些经验,要实现全面改革必须完成三项工作:第一,确定改革的目标;第二,制定重点改革的方案和改革的总体规划;第三就是要克服阻力,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我们现在在哪一时间点上呢?显然,迄今为止,我们还是大体做到了第一点,任务还很繁重艰巨。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的难度也许一个比一个大。所以,我们目前应该把注意力放到第二点上面。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目前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整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过去的经验表明,制定这样一个虽然只是大轮廓的,而且要在执行中进行调整的总体规划的改革总体设计,是一件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做好。 文章指出,为什么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呢?现代市场经济是非常复杂、非常精巧又非常巨大的一个系统,它不可能用“边设计、边施工”或者叫做“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做法来建立。我们应当支持从下到上的制度创新。可是,这种创新必须在一个大的目标,大的顶层设计,即市场经济的框架中进行。如果这种“创新”是为了加强所谓“中国模式”,例如有的地方采用“政府融资平台”大量举债来“经营城市”,提高GDP增长速度,就偏离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正确方向。 事实上,这几年一些地方在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上有许多很有意义的创新,比如上海市国资退出一些竞争性部门的计划,上海发起、正在全国展开的“营改增”改革,还有广东的简化工商企业注册手续,清理审批制度,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等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在进行规划和“路线图”、时间表设定时要认真汲取。 要做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巨型的大系统,如果让各个部门和地区按照自己的意思设计自己的系统,然后拼起来变成一个体系,这样的体系是无法运转的。只有从顶层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下进行设计,这样建立起来的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才能协调互动。 关于怎样来做总体规划?最好是采取问题导向的办法,从分析当前突出矛盾的体制性原因入手,就能够明确改革的重点和这些重点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就可以综合起来,围绕完善竞争性市场体制做出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经济、市场监管、行政改革、法制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方案,由超脱于部门利益的政府机关把关,最后根据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合关系来提出经济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总体改革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且监督它们的执行。 这里可以以城市化为例,设想改革方案的设计过程。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