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人口城镇化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3-03-19 08:32:09  


 
  人口的城镇化,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影响重大。一方面,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离不开农民工市民化。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用工荒”和大城市服务业季节性缺工,实际上都是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与农民工不能市民化直接相关。城市高端人才多,从事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少。如果说通过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制造业的用工量的话,这些措施对减少大多数服务业用工量的作用则是有限的。中国大城市中的服务行业,如餐饮业、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和新兴快递业等,绝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来承担的。所以,只要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城市的产业体系就无法健全,因重大节假日集中返乡带来的季节性缺工问题也将成为顽症。另一方面,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既要促成已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也要解决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问题。若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不能完全脱离农村和土地。这将制约农村土地或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流转,进而制约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另外,只有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才能改变目前中国第一产业劳动就业比例高(近35%),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低(10%)的严重不对称局面。

  文章指出,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滞后带来了许多后遗症。比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又如,新生代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工,对农业活动和农村生活缺乏兴趣和感情,向往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他们大多希望留在城市,并愿意为之奋斗。但他们即使在城镇找到了工作,却因为农民的身份而无法成为市民,要想真正融入城镇仍然非常困难,由此滋生的身份等级、身份歧视只会加剧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矛盾、农民工对社会公平的不满。

  文章最后说,当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已成为中国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变革的最大障碍时,以就业带动人口城镇化,把已在城市里稳定就业的人群尽快变成城市居民,不仅让他们进城,而且让他们落户,也许能起到倒逼机制的作用,推动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和建设。比如,这将倒逼政府抓紧全盘规划,为农民工纳入属地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财力保障;促进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强保障房建设,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城市中“漂一族”的民生诉求问题;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入学方面的改革和与之配套的设施建设;等等。而所有这些,都将为最终提高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