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台湾“淫魔富少”案22年判刑有何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3-09-04 12:12:20  


 
  有人把这归结为传媒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台湾媒体人说,要反思从大陆传过来的“宁愿在宝马哭”的坏风气。不过这实在有点冤枉大陆媒体了。台湾的娱乐节目近些年来有两个主题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名媛贵妇”,二是“夜店文化”。在台湾的金牌制作人们羡慕大陆有钱制作出《我是歌手》这样的高品质节目的背后,是台湾节目制作经费的捉襟见肘。为图省事,节目组往往请一些“小牌”艺人在电视上大谈各种各样的劲爆话题。这些人被称为“通告咖”,靠着上节目爆料而非自己的“才艺”赚钱,这让台湾许多老牌艺人对他们非常不屑。常看《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等节目的人一定对此有印象。其实,台湾的电视节目是有分级制度的,而《康熙来了》就曾经因为言论尺度太大,违反了自己的分级(普通观众都可看)被罚。李宗瑞案件爆发后,岛内媒体人也在对此进行反思。这也值得借鉴教训。大陆的电视节目实际上连“分级”制度都没有,像是前些日子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一些跳水节目更是非常之露骨,还有的节目干脆跳起了“大腿舞”,比起限制音乐节目数量等问题,其实给电视节目分级、保护儿童要迫切多了,扎堆的音乐节目本来可以交给市场做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这和“政府”的大政策有关。在2003年的时候,“台北不夜城”的城市概念被提出,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夜店文化”开始在台湾年轻人中风行起来。而台湾年轻人对夜店热爱到什么程度?两个月前,“苏力”台风“光临”,夜店外仍有不少青年在排队。真是风雨无阻。

  当然,一个社会中什么样的价值观被流传或者宣扬,一定与社会土壤有关系。

  根子在于社会矛盾的拜金土壤

  应该说,和大陆一样,台湾有李宗瑞这样生活糜烂的富二代,可也有生活积极、正面的富二代。不过,也和大陆一样,由于不少富二代炫富、斗富、生活糜烂,所以一说到这个群体,就有非常不好的“标签”。李宗瑞自不待言,台湾另有两名“超跑俱乐部”的富二代驾车撞死了人,情状非常恶劣,全台之愤怒,不亚于大陆人对“李刚案”的态度。台版“京城四少”也和各种炫富的标签联系着。

  台湾的老百姓一样反感“富二代”,甚至有媒体直接把他们称之为“富恶代”。另一方面,拜金、羡慕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3年前,岛内媒体做过一个“理想的爸爸”的调查,结果前五名中有三个都是企业家。而常去夜店的人也爆料称阔少李宗瑞在夜店总是被各种美眉围绕。甚至有人批评是这些女性太拜金,才遭致不幸。

  “仇富”与“拜金”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背后都直指“不公”二字。台湾被岛内媒体形容成一个“‘政府’穷、人民穷、富人富”的地区。为了把企业留在台湾,一些高能耗的企业享受着种种的优惠,“环保”的代价则人人承担。而台湾当年为了留住大量外迁的台商,在税收制度方面也有缺陷,造成一个对富人极其有利的税收制度,这些都让富二代们在获得家族赠予和坐收“各种红利”方面更有利,也让不少人更加不思进取。同时也影响到更多年轻人。台湾《天下》杂志在做2012年台湾人幸福感调查时候发现,越是年轻,幸福感越低,而一位学者就说,“年长一辈,有王永庆、郭台铭那种白手起家的典范,那种感觉是大家都有机会。但现在年轻一辈的成功典范在哪?说得出来的,很多都是富二代。从‘白手起家’到‘哥哥爸爸真伟大’,你说这种世代落差大不大?”当然,拜金可能也和一些文化传承有关,年轻人的父母辛苦打拼,从苦日子中来的他们总免不了给孩子灌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的思想。而在入社会所得的薪资水平跟十多年前差不多的时候(去年台湾“官方”统计显示出平均工资水平的严重倒退),许多台湾年轻人宁愿啃老、游手好闲也不愿意工作。一些经验教训也值得两岸共同警惕。同样,在大陆地区,也有所谓“嫩模”等群体的种种传言,和台湾的夜店文化一样,通常和一些富二代糜烂的私生活联系在一起。

  所以,李宗瑞们越来越狂妄自大,也越来越受到畸形的“追捧”。当然,李宗瑞自身的家庭背景、教育等是养成他今日性格之关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