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村官”于建嵘的理想和现实 | |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11:09:35 |
“城镇化不能是强迫人们进城的手段” “一个总能弄出点动静耸动天下的人。”一位友人曾如此评价于建嵘。 譬如,他提出“刚性维稳”的危险,并在全国各地开讲座。还讲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拆迁的隐患。他说“信访制度是万恶的”,知道官员们常用的那几招—“销号”、截访和抓人。 于建嵘在宋庄的“东书房”,更令人称奇。这里常有名人、学者来访,而来得最多的,则是经常跑北京的老上访户。那些连城郊最便宜的10元一晚的通铺都住不起的人,每次只要这儿还有闲房空床,就免费来住,每人每天还有5元的伙食补助。 此次担任村主任助理,于建嵘说他也想弄点动静出来—为中国的乡村建设找到另外一条道路。“在城镇化、工业化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知识分子有责任告诉这个国家的当政者和社会,农村还可以有另外一条道路的发展模式。”他说。 提及城镇化和工业化,于建嵘说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方向。但他也强调,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历史很厚重的国家,农村永远都会存在。看看日本,即便是东京周边都有大量的农村。中国将来更是如此。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分工的需要。 数字也佐证了于建嵘的观点—即便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70%,这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以13亿人口计算,中国仍将有3、4亿人生活在农村。 “中国的乡村建设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而且农村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他警告说,“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城镇化不能是一个手段,一个强迫人们进城的手段。这个过程必须是自然而然的。城镇化的事情不能着急,最好是无为而治。” “中国现在是大中城市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决策者,一定不要忘记农民、不能每个地方都搞城镇化。” 他进一步解释,“搞城镇化的目的无非是那几点—土地的集中经营、规模经营、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必须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不能运用政府的手强制推行,尤其是当农民还处于弱势、没有分享到改革开放成果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还坚持一刀切的原则,怎么能让这些人分享改革的红利?” 于建嵘坦陈,这次纳具村的建设,他就要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在慢慢培养村民公共生活规则的同时,他准备首先把布依大院建设起来,做一些文化旅游方面的产业建设,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此外,他还计划在纳具村开办培训班、组织村民生产工艺品、组建村民表演队。“环境美好,邻里和谐,村民能够生存发展。”他向时代周报记者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乡村美好蓝图。 考虑到纳具村建设资金有限,在规划的村庄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将村民的宅基地出租给外来商人建设,因此于建嵘强调了几点“必须”:首先,必须是村民和商人自己谈判;在建设过程中,他和团队必须保证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必须保证外来投资者的建筑符合规划设计风格。“一旦农民不愿意做,我们就必须终止。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决定者,这里是他们的家园。”他补充说。 然而,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和地方政府产生了严重分歧。则戎乡有关官员要求农民把闲置废弃的房子先租给政府,再由政府转租给艺术家和作家;而于建嵘的意见则是,让农民自己与艺术家、作家谈,政府和村委会只是监督艺术家在帮农民修建房子时要保护环境和民族建筑风格。 据媒体报道,9月17日下午,当于建嵘在纳具村大榕树底下和村民们座谈时,几位则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挂出一条写着“依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落款为“则戎国土资源所”的横幅。后来,则戎乡政府的干部还曾到村里对村民做工作,要他们不要把房子租给于建嵘带来的人。如果对方一定要租,就让他们直接和乡里打交道。 于建嵘多次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关于他“挂职”安章村村主任助理一事,黔西南自治州州政府比较支持,其中,9月15日他进村时一直有一位副州长陪同。但是则戎乡的有关领导却颇有微词。 或许正是如此,导致于建嵘声明抢救布依族村落的发展计划目前处于暂停状态。 不过,针对则戎乡政府有关官员对外宣称“不是乡政府不支持于建嵘的构想,而是老百姓不愿意租房子给他们,理由是大家觉得租房期限时间太长,且租金过低”的说法,于建嵘则直接否认了:“我坚持的原则是,同意就签合同,不同意绝不签合同,一切决策的主导者是村民自己。这些宅基地不是租赁给我于某人,价格上同样是村民和前来投资的人谈。”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