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经济仍有适度加杠杆空间 | |
http://www.CRNTT.com 2013-10-24 09:06:02 |
加杠杆前提是经济稳定增长 文章指出,中国加杠杆的前提是稳定的经济增长。目前中国的经济整体上没有大的风险,新一届政府推出的改革措施也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但若预防性的政策调整没有真金白银式的宏观政策能量注入,开水煮青蛙式的慢性衰退也不是没有可能。经济金融领域里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链条断裂风险、影子银行超常式增长后的兑付风险都有可能上升,而这是我们应坚决预防和制止的。我们现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稳增长的重要性,坚决捍卫“经济增长的前瞻性指导”,做好预调微调,不要忽视发展这个硬道理。 稳定经济增长,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要稳住投资。2005年以来中国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国策,其综合效果必然是降低储蓄率。但储蓄率降低有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消费增长还不能弥补投资增长的过渡期内,我们赞同新供给主张,不能简单批评“高储蓄、高投资”,也不能照搬套用欧美国家以消费促增长的发展模式(已被实践证明是导致危机的根源),更不能认为消费产生的GDP才是高质量的GDP,而投资产生的GDP是低质量的GDP。扩大投资并不必然导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实际上,没有投资就没有供给,也就没有消费(除非像欧美部分国家一样靠借债、靠印刷货币、靠进口消费)。投资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的依托和就业的源泉,对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超常规的“追赶”阶段,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际进程和成效看,由高储蓄支撑的高投资,不仅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相反这是中国得以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和结构,应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逐步合理演进,而不宜人为强力调整,更不宜直接套用早已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美国的投资消费结构指标,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宏观政策导向。 优化投资主体,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是加杠杆的关键。应尽量减少政府投入,最大限度动员和利用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向实体经济和公共领域转化。更多地把投资引入教育、科技、医疗、环保、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强对政府和国企投资的管理,防止低效投资和坚决治理产能过剩,提高投资效率。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