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3-11-03 09:10:58  


  中评社北京11月3日讯/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城镇化作用根本不仅在于扩大内需,更在于通过城镇化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城市分工协作带来要素集聚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2年的52.57%,平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

  回顾中国城镇化历程,支撑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是工业化,但工业化之所以能如此迅猛推进,一是靠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二是靠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但这两大因素在未来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化战略到底还要靠什么动力实现持续发展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议题。

  中国经营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文章分析,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与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相比,中国仍存在着许多城镇化的困扰与发展困境:首先,经济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效益和城镇化效率呈现“双低效”特征。当前中国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不是各层次产业之间比例的高低,而是由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质量低下引发的相关问题。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低效率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中国各产业部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尤以重化工业部门更突出。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模式也同样存在粗放问题,集中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圈地”“造城”等现象相当普遍,导致产业结构效益与城镇化效率“双低效”。

  其次,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尽合理,产业集聚和产业带动能力总体不强。

  一方面,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中国工业重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工业结构的重型化,工业资本密集程度快速提高,单位资本带动就业的能力快速下降。快速推进的重型工业化将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第三产业和城镇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资源要素过于集中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建设过于注重规模扩张,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并未相应提高,带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释放。 


【 第1页 第2页 】